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于谨可惜过:“你一个4A,够你练二十次4F了。”
那个时候,丛澜捂着肋骨缩在椅子上疼得话都说不出来。
不知道的人以为于谨现在的生活就是看着丛澜训练再参赛然后拿奖走人,他轻轻松松什么都不干,等着丛澜的成绩送自己直上云霄。
不是的。
他在延长丛澜竞技生涯以及维持训练平衡上,努力得跟当年考大学似的。
4A很难吗?
当然难。
如果当初练4T和4S是为了索契出奇制胜,练4Lz是因为丛澜天赋异禀,至少这些时候,于谨能看到四周跳的影子。
但在4A上,他看到的只有一个运动员对极限的追求。
女性运动员在这方面,实在是太难了。
于谨没看见4A的影子。
直至今年年初,丛澜在伤病复冰后,从失败的4T直接跳5T,那道凌空的身影里,他见到了属于4A的色彩。
丛澜不偷周,她不会这个。
T的pre是180°,她能在4T和3T里减少这个数字,但在5T里她会接近这个数字。
但没有超过,因为数万次的T跳早已经让丛澜固定了这个跳跃的肌肉记忆。
5T成了。
却又不算太成功,她落冰后不足周,差了三分之一,滑出后双足落冰,否则就直接摔了。
三分之一的缺周其实足以让一个运动员摔倒的。
神奇的是,丛澜这一跳确实没摔。
真的不好看。
但它成了。
分数不高,按照新规会标记小于号但不超过180°所以不降组,跳跃质量差兴许GOE还是个负的。
丛澜可能再也跳不出来这个5T。
但她跳出来了一次。
就像是突然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她转身看着那个痕迹,听着周围倒吸冷气的声音,再转过头时,没有说什么,而是向后滑行进入4T的弧线。
刚才还失败的4T,这次跳得很漂亮。
这一日,她的4A缺周落冰了。
而八月的这一天,钻石表演赛里的跳跃大赛的最后的最后,名次出来之前的最后一跳,原本要跳4Lz的丛澜,突然选择了4A。
她用了长长的一段滑行来做准备。
这很正常,因为大家都是如此。
这又不怎么正常,因为丛澜很少如此。
太长了,这个滑行不单单比她赛事里的要单调,还比她gala之后炫跳跃的预备要长得多。
她几乎滑了大半个场地,从一侧的长边尾部越过短边,继续顺着另一个长边往前,再次来到最后的短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