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就算是相当客气了。
但是比起建成之后获得深水海港在原材料运输成本上提供的优势。
此时多支付的十几亿建设成本。
根本就不算什么了。
如此简单明了的成本比较对型炼化企业也是同样适用的。
……………………
华东地区深水港源有限。
而未来这一地区将对原油进口有极为严重的依赖。
有限的深水海港资源自然是石化巨头抢夺的焦点。
谁能提前在这些港口完成产业布局。
对这一地区的市场就有天然的优势。
文舟港是中石化的地盘。
中石化已经在文舟建有八百万吨的炼化基地,这也使中石化在华东市场有着极强的优势。
中石油与中海油都不可能挤进去浙东文舟。
新增出来的新亭东山港才是华东石油市场势力变化的焦点。
而华东地区是国内石油消费最重要的地区。
张恪在考虑推动东山岛建港工程时。
从来就没有担心吸引不到重型炼化炼油项目的投资。
在东山港口经济区规划时。
将钢铁、造船、炼化作为东山港口支柱产业来规划的。
九八年全年原油进口量达到四千万吨。
由于国内原油开采日趋稳定。
短时间内里很难有大幅提升。
以后市场每一捅新增石油需求几乎都要依赖进口——海内外专家都预测中国的石油年进总油到2020年将达到1.8亿吨。
预测原油价格未来会稳定在每桶22元到24元之间。
张恪却知道实际到零七年底。
国内进口石油就逼近2亿吨。
而国际原油价格的峰值会逼近180美元每桶的极限。
如果说国家对民营资本放开炼油及原油进口的口子。
张恪当然会毫不犹豫的指挥着锦湖商事冲进原油进口、炼油以及成品油销售领域。
但是他心里很清楚,中央在基础能源领域的政策坚持,最终只能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这三家超级央企航母在国内成品油市场笑傲江湖,掠夺巨利。
当然了。
由于中海油长期以来都是从事油气开采的上游企业,在炼油及成品油销售以及其他石化原料炼化及销售领域。
对中石油中、石化有着天然的劣势。
但是并不意味着。
中海油不想在中石油与中石化的压制下突围。
另一方面。
中石油、中石化却不想在国内市场再冒出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虽然这三家企业都同为中央直属企业。
虽说之间的市场竞争受到中央直接的行政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