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想让身边的女人不内讧,需要相当的智慧,很多时候黄玉英都纳闷,小邓同志如何做到的。特别是东方姐妹,她们的性格怎么可能和别人分享一段感情?
偏偏的,东方怡也好,一向叛逆的党飞燕也罢,都没有过一次吵闹的情形发生,就算之前孩子失踪也没有引发太大的震动。还有那个野丫头梅惠儿,想到惠儿黄玉英嘴角露出一丝微笑,车子稳稳停在别墅门口,邓华拎着旅行包进屋。
个人重新坐在客厅的沙发上,邓华刚刚皱着的眉头舒展开来:“教书匠也未尝不可,不过玉英姐需要一点点缀,或者我帮你弄几篇经济论?”
啊?二女都是一呆,邓某人帮助弄经济论?怎么听着那么不靠谱呢?孙倩捂嘴轻笑:“你不是最厌烦写作的么?你写论?确定是给玉英姐帮忙不是抹黑?怎么觉得那么不靠谱呢?”
不得不说邓某人的学历一向是他的软肋,在邓华身边的小圈子里,他的学历是最低的没有更低。就连捡回来的墨竹,都是大学毕业,现在已经要考研了。
黄玉英却没有怀疑男人的能力:“经济论?哪方面的?是网络经济吗?记得你说过,美国网络经济泡沫破灭只是暂时性的,未来二十年将是网络经济的时代。”
“没错!”
邓华笑着点头,孙倩一阵失神,对黄玉英和自己男人之间难以言喻的默契,她一向难以理解,“美国网络经济发展太快,他们太多的热钱追逐投资热点,造成了今天的经济泡沫,但是泡沫破碎挤掉空气之后,才是网络经济大踏步前进的黄金时代。”
经历过剁节的邓华,很清楚未来十几年华夏网络经济取得的辉煌成就,距离他重生的日子不多,邓某人不知道那个时间点对于他来说意味着什么,是再一次的死亡,还是继续生存?
从前的邓华不怕死,不怕死不是有足够的勇气,而是因为他牵挂的少。前一世直到死亡前才知道,自己牵挂父母亲,牵挂和自己相濡以沫的于思华,可是知道这些的时候已经晚了。
今生让他牵挂的人太多,有爱人、有子女、有父母亲,还有仕途上的良师益友,这些都成了他牵挂的心结。邓某人不知道2014年以后发生过什么,他的重生优势再有十年彻底消失,能不能在这十年奠定足够的根基,这是他最近一直在思考的。
十年对于仕途人来说有点短,即便他邓某人做出足够逆天的政绩,也不可能在十年内爬上足够的高度,这一点邓华有着清醒的认知,也就是说2014年到来之前,想要在官场拥有足够的权柄那是痴心妄想。
不管自己2014到来的时候会不会死亡,最少要让自己构建的网络有足够的能力和能量,保护自己牵挂的人和事。其实振兴能源集团是邓华的一次试探,试探国风实业在某些势力集团面前的自保能力。
结果并不能让邓某人满意,如果不是国风实业和大风集团联,如果不是成股份把川渝市政府拉进来,众筹水电项目能不能成功还真不好说,或者说八成的可能是以失败收场。
也就是说刚刚崛起十年的国风实业,还不足以给自己牵挂的人以切实的保护,如此一来尽快提升身边人,就成了当务之急。和东方姐妹相比,黄玉英拥有的资源不多但是积淀足够深厚,现在再进一步十年后踏上副省部级不是梦。
要知道十年内老人们都要离开自己的岗位,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现在兰北上即将退居二线,黄强也会离开省委书记的位子。接下来还有梅书记和陶省长离开权力宝座,十年后想要有能力自保,或者小邓同志爬得足够高,或者身边的人足够强。
尽管按照性格来说,黄玉英从来不是一个官迷,她似乎不适合挑起守护的重任,可是邓华别无选择。既然自己爬不到需要的高度,那么玉英姐就是最好的选择,也是最稳妥的选择。
黄玉英嫣然一笑:“你是打算让我到国务院政策研究室?还是到燕京党校任职?商务部还是算了吧,团央么不想再去了,那里看似平静实际上竞争更激烈!”
想起小刘教授编织的人脉网络,邓华忽然笑了,没错燕京党校是一个相当优秀的选项,只是华夏有几个刘枫?别看邓某人有重生优势,可是小邓同志绝对没有信心和学霸比智商,搞不好被人家完虐!
邓某人没有被虐狂的潜质,他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做什么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取决于自己擅长什么。说起来小邓同志擅长的就是先知先觉,论起智商、政治智慧不要说和妖孽的刘枫教授相比,就是身边的女人们都碾压他。
不过小邓同志有着自己的骄傲,他还拥有超前十年的人生体验,即便前世是宅男,重生的先知优势也足够自己挥霍了:“我们没有必要拾人牙慧走别人的老路,或者去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是一个不错的选项。”
呃!二女被邓某人的想法击败了,还以为他有多么逆天的想法,没想到是到计生委养老!要知道黄玉英还不到四十岁,刚好是政坛人最优秀的年龄,身为资深副司局级干部,女人拥有灿烂的前途。
即便没有什么逆天的建树,只要混资历退休前享受副省部级待遇还是有把握的,不只是黄家的底蕴在那,这些年的政绩也足以支撑她再进一步甚至两步。
第1641章为什么不是你?
说起来邓某人没有经历过开放二胎的时代,但是早在新世纪之初,就已经有人唱衰华夏的人口红利,更是从各个角度论证计划生育政策的失败。到了2010年以后,国家政策研究室已经开始探讨开放二胎的政策,当时政策只在副处级以上干部探讨可行性。
稍稍组织一下语言邓华道:“据我所知计划生育政策有一个时间节点,那就是政策实施不能超过十年,也就是说在社会老龄化到来之前,终止该项政策的执行。去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新生儿出生性别比已高达1169比100,远高于国际认同的最高警戒线――10比100,而实际上局部地区的性别比甚至接近150比100,这已使我国成为全球人口性别比最不平衡的国家之一……”
“等一下!你是说计划生育政策只是短时间内的权宜之计?”
二女被这个消息雷到了,黄玉英瞪大眼睛盯着邓华,就算她如何相信小邓同志,也有点不相信这个说法。被国家定位基本国策的计划生育,居然只是短时间的权宜之计,这个说法女人真的有点难以接受。
邓华郑重点头道:“华夏从1949年建国到195年的八年间人口净增105亿,这是建国以后出现的第一次人口生育高峰,1962年到190年净增人口15亿,这是建国以后出现的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经济学家预测假如不实行独生子女政策,按照当时的生育水平延续下去,我国人口将在2050年达到40亿。正是由于这一惊人的预测,才导致实行独生子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