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胶皮手套和防滑劳保手套各一双,3.8元。
80克袋装的国产雪花膏,5.6元。
15克虎牌清凉油,1.5元。
红霉素软膏一管,9元。
五斤红糖,24元。
水银温度计一根,2元。
因为那些人造材料的布料便宜,他便多买了些人造布料。
一块豆沙色绵绸布,大小能做一套睡衣,12元。
一块深蓝底有白色山茶花花纹的人造棉,能做一件上衣,6元。
仿羊绒的海军蓝料子,大概能做一件大衣,30元。
军绿色斜纹工装面料,能做一身外出服,21元。
本白纱布,能做一床蚊帐,18元。
羊羔绒布料,能做一件大衣里衬,20元。
正红色晴纶毛线,650克,能做一件修身毛衣,16元。
还有1毛钱,买了一根红色发带。
因为这些布料都在一家批发店买的,江济堂还要来一大袋碎布。这是店主送人做添头的,里面什么料子什么颜色都有,能用来做小手工。但也不是所有客人都愿意要这个小便宜,角落攒了一堆,所以江济堂问了,她就给了一大袋子。
回去后他打开瞧了瞧,那些漂亮的布料给的少,也小,最多能做个小荷包和鞋面,但有些不太受的纯色布料就给得多,也大,最大的都能做件小孩上衣。
这些东西他里里外外检查,有后世标签和符号的,不是剪掉,就是涂抹成别的。
三轮车也仔细擦洗过,先竖着把缝纫机和底下的脚踩桌子一起放进去,另一边刚好放樟木箱子。
樟木的箱子仔细擦洗晾晒,然后装入两床被子和四件套,四件套上面叠放着牡丹花毯子,在上面是两套工装和大衣,最后还有一些空间,就放入布料、针线、剪刀、水果糖、手套、雪花膏等零碎。
一个嫁妆箱子装的满满当当。
其他生活用品和搪瓷杯一起放在搪瓷盆里,而搪瓷盆、红糖罐子和暖壶一起放在樟木箱子上面。
还有两个枕头和一大袋碎布放不下,就放在最上面。
“一辆小三轮就装完了。”一套嫁妆可能就是那个年代一个女人一生的缩影。
趁着还有时间,江济堂选择了结单。
不一会儿,他连着装满东西的三轮车出现在曲溪村的村口。村口的大槐树下坐着一群缝衣服的老娘,他一出现,这些视线就和聚光灯一样瞄准了他。
“后生,你哪儿来的?”
“陈喜旺知青在这儿吧?”江济堂笑着给几个大娘递过去几粒糖花生,“我是受他父亲战友所托,来送东西的。”
几个大娘快速对视一眼,手里抓着滚了一层白糖的糖花生:“这些都是阿旺知青的?暖壶也是?那个缝纫机也是?”
“都是,不知道陈喜旺知青在哪儿,两位大娘方便带路吗?”
“方便。”大娘拿了他的糖花生,自然好说话,而且她们也想瞧瞧热闹。
这个一看就是城里来的白净后生载着这么多东西过来,显而易见这些就是阿旺知青置办的嫁妆。哪怕木头箱子里空空的,有这一台缝纫机,就强过村里所有小闺女。
别说缝纫机,就是陪暖壶的都不多见,这得工业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