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五十二章 夜谈(第2页)

“也不用避讳老朱家祖上皆是穷人,皆是泥腿子出身这一事实。”

“每日一版,连载不断。”

这种详细的皇帝传记,不但能讨老朱的欢心,民间百姓也十分喜欢看。

八卦之心,人人皆有。

对于皇室秘闻,开国帝王未发达之前的经历,老百姓们不要太好奇了。

以往朝廷总是遮遮掩掩,老百姓们知道得不多。

但这也阻止不了他们的熊熊八卦之火。

哪怕私下传播有掉脑袋的风险,百姓也乐此不疲。

各种关于皇帝的离奇传说,在民间从来就不曾断绝。

当然,也因为没有可靠的消息渠道来源,许多传说的内容,只能用“离谱”两个字来形容。

现在有了报刊连载,广泛传播,必然会掀起新的议论热潮。

而这对老朱而言,又是在恰到好处的拍他的马屁。

老朱心中最渴望获得的,便是在百姓中的声誉,是千秋万代的身后名。

杨士奇道:“报刊的第二版,则用来刊登《御制大诰》”

大诰是老朱费尽心血编制而成。

老朱在上面投入了非常多的精力,更是下旨,《大诰》每家每户都要有一本。

家里有《大诰》的,只要不是犯了该杀头的罪,都可以减一等处罚。

反之,家里没有《大诰》的,则要加重一等处罚。

不过,因为《大诰》的规定太过于严格,条文也太繁锁,很多规定在实际操作中,执行起来非常困难。

故而到洪武三十年的时候,老朱重新编定大明律,并规定以后断案定罪都以大明律为准。

大诰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朱允熥听了,却是摇了摇头,道:“我以为应该刊登大明律,而不是大诰。”

《大明律》和《大诰》都是律法,只是大诰要严苛许多。

望着杨士奇投过来的目光,朱允熥解释道:“治乱世用重典,皇爷爷是汲取了元朝放而不管的教训,才编制严苛无比的大诰。”

“但如今大明已立国二十几年,天下安定,四海归心。”

“大诰所定的条款,太过严格,执行困难,皇爷爷其实早就有心想改。”

“只是大臣们都不敢在此事上谏言,皇爷爷也不太好收回原来的成命。”

“而爹爹去后,若要惩办朝中勋贵武将,大诰便还有极大的作用。”

“如今我既然将我舅姥爷等人保下来了,大诰就再无必要了。”

“此时再刊登大诰,只会引人误解。”

热门小说推荐
不辞春山

不辞春山

卫蓁娇媚动人,出生名门,是长安城一朵不可攀折的娇花。婚事在即,她即将嫁与年轻的太子。太子温文尔雅,风度翩翩。无人不道这是一桩好亲事。卫蓁却做了一个的梦原来自己不过是一个话本中的人物,太子另有所爱,娶她别有所求,她的存在只是那二人爱恋的阻拦。最后太子登基,迎娶白月光入宫,卫蓁则成了冷宫废后,早早香消玉殒。话本到这里结束,可梦里一切都在延续。不久王朝更迭,一位少年将军起兵谋逆,攻入皇城,冒天下之大不韪。他入宫的第一件事,便是去杀了皇帝,娶了卫蓁的牌位。从梦里醒来后,卫蓁出屋,望着自家后院那位时常来找阿弟一同练武的俊美少年,微微出神。祁宴出生高贵,意气风发,鲜衣怒马,是全长安城最耀眼的存在。若无意外,他会如他的父辈祖辈一样,一生戎马沙场,保家卫国。直到那一日,他如往常来友人家做客。春日的微风荡漾,竹帘摇晃,玉佩碰撞声响起。少年转首,看到帘下一道亭亭玉立的倩影走出。春光明灭,女郎冷清美艳,一惯是不喜言笑。却在看到他后,唇角露出了一丝甜润的笑意,极致的明媚。十七岁肆意张扬的少年将军,轻轻愣住,平静回以一笑,耳后却涌起一层淡淡的薄红。他心中有一场春风化成的疾风骤雨,为她摇晃。此后无论春日秋时,都将逆流而上追逐她。那一日,他动了春心。祁宴向来做事光明磊落,直到那日,决心谋划得到那个有未婚夫的冷情女郎。...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