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7章 玩脱了(第1页)

转眼到了农历五月初,京城的天气出奇的热。

窗大开着,门也大开着,依然没有一丝风,后花园里的蝉叫得更加响亮。

靠窗书案前,李虎穿着一件粗布短衣,在一沓公文前一边看,一边摇着左手中的蒲扇。

一阵脚步声响,李虎望去,立时眼睛一亮。

李三捧着一个用布包着的匣子满头大汗地走了进来,一进门便笑着说道:“二爷,去扬州的人回来了。”说着将那只包袱放到书案上,解开了包袱。

李虎站了起来,走到一个装有好大一块冰的铜盆边,从盆里端出一个瓷盅,揭开了盖子,是莲子羹。又走到书案前,递给李三:“去去暑气。”

李三双手接过,走了出去。

李虎从书案上的匣子里取出一把钥匙开锁,掀开盒盖。

盒子里是一个极为精巧的刺绣荷包,上面绣着兰花纹,针脚整齐、绣线纤细,可见是下了大功夫的。

李虎拿起荷包细瞧了一瞧,然后开心地笑了,自己就是在信中提了一句,没想到林黛玉真给自己绣了一个荷包,可惜是兰花纹,若是鸳鸯就更好了。

匣子里还有两封信,一封是林如海的,另一封是林黛玉的。

李虎先拿起林如海的信,拆开封口展看,看不数行,脸色便阴沉下来。

在这个时代,盐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甚至曾占全国税赋收入的二分之一。盐税的征收与使用,使得朝廷得以掌握一定的财政收入,支持朝廷的运作和军事的开支。

然而自太上皇年间开始,盐税连年锐减,太上皇退位那一年,连三成都没收上来。

天下之赋,盐利居半。天下盐赋,两淮居半。

永昌帝登基之后,直接杀了扬州知府、两淮盐运使、巡盐御史和巡防营、河防营的大小官员,然后将扬州知府、两淮盐运使、巡盐御史换上了他的亲信。

效果立竿见影,两淮盐税当年就增至256万两,去年更是超过了400万两。全国盐课收入总数也不过只有701万两。

听林如海说,两淮的盐引,在刚开国的三十年里每年都有六七百万的税收。此后一年比一年减少,可中原人口却在快速增加。

林如海在信中说,皇帝下了严旨,今年两淮必须上缴六百万盐税。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两百万两,足以让盐商和他们背后的利益集团铤而走险了!

皇帝之所以如此急切,不仅仅是因为陕西乱了起来。听太子说,潜伏盛京的细作传来消息,蒙古诸王汇聚盛京城,下半年肯定会大规模南下寇边。

在皇帝的放纵下,从四月中旬开始,陕北一些地方就爆发了动乱。

那些管赈灾的都是二皇子提拔的人,钱粮都被他们一层一层贪了,灾民每天只能喝两碗稀粥。

灾民在饿着肚子的情况下,一边抗旱一边捕杀蝗虫,怨声载道。

听太子说,只要引出幕后黑手,朝廷立马开始赈灾。

希望不会出太大的乱子吧!

李虎深深地叹了口气,接着给林如海回了一封信,提醒他注意安全,不要亲自下场,让两淮盐运使和扬州知府顶在前面。

拆开林黛玉的信,李虎嘴角带笑地一张张仔细看着。

这是林黛玉给他写的第四封信,林黛玉显然和李虎的关系近多了,书信的内容也多了几分随便,除了正常的问候,还写了些日常事情,什么后院的芍药开了,她在荷花池里钓了一条鱼,还介绍了雪雁,洋洋洒洒写了五页纸。

热门小说推荐
不辞春山

不辞春山

卫蓁娇媚动人,出生名门,是长安城一朵不可攀折的娇花。婚事在即,她即将嫁与年轻的太子。太子温文尔雅,风度翩翩。无人不道这是一桩好亲事。卫蓁却做了一个的梦原来自己不过是一个话本中的人物,太子另有所爱,娶她别有所求,她的存在只是那二人爱恋的阻拦。最后太子登基,迎娶白月光入宫,卫蓁则成了冷宫废后,早早香消玉殒。话本到这里结束,可梦里一切都在延续。不久王朝更迭,一位少年将军起兵谋逆,攻入皇城,冒天下之大不韪。他入宫的第一件事,便是去杀了皇帝,娶了卫蓁的牌位。从梦里醒来后,卫蓁出屋,望着自家后院那位时常来找阿弟一同练武的俊美少年,微微出神。祁宴出生高贵,意气风发,鲜衣怒马,是全长安城最耀眼的存在。若无意外,他会如他的父辈祖辈一样,一生戎马沙场,保家卫国。直到那一日,他如往常来友人家做客。春日的微风荡漾,竹帘摇晃,玉佩碰撞声响起。少年转首,看到帘下一道亭亭玉立的倩影走出。春光明灭,女郎冷清美艳,一惯是不喜言笑。却在看到他后,唇角露出了一丝甜润的笑意,极致的明媚。十七岁肆意张扬的少年将军,轻轻愣住,平静回以一笑,耳后却涌起一层淡淡的薄红。他心中有一场春风化成的疾风骤雨,为她摇晃。此后无论春日秋时,都将逆流而上追逐她。那一日,他动了春心。祁宴向来做事光明磊落,直到那日,决心谋划得到那个有未婚夫的冷情女郎。...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