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林元志猜得没错,纪楚确实这样打算的。
接下来的五月份,他都会在沾桥县。
安丘这边夏收有李师爷,范县丞跟谢主簿,人已经足够了。
反而是沾桥那边,还需要他亲自盯着,到底他监管后头一回收获,肯定要去看看。
而且麦子收完,就要翻耕种棉花,正好跟着白婆婆,带着大家一起学习。
纪楚点头后,林元志立刻道:“大人,您带着吧,去年我种那棉花,一亩地均产四十斤,听说白婆婆种的时候,一亩地能产一二百吗?”
“对,白婆婆是这样说的,大概不会有误。”
纪楚去年还觉得,一亩地产个八十斤顶天了。
幸好有白婆婆在,省了不知道多少事。
这么一说,林元志更要去了。
纪楚自然答应,但让他先去同谢主簿讲一声。
林元志对谢主簿也很信服,要不是主簿大人,他也不会被引荐给纪县令。
可惜张秀才不能走,他刚帮家里割完蜂蜜,还要帮忙收麦子,只能跟林秀才约定好,等农忙结束一起读书。
毕竟明年就要乡试,他们这些秀才们都要参加。
张秀才早就准备好,一定要争个功名出来,好让更多人知道纪大人的功绩。
林秀才欣然答应。
但是,他们要想干完活再说!
现在别说安丘县读书人了,沾桥县,乃至州城读书人。
甚至整个曲夏州读书人,都知道今年安丘秀才文章好的原因。
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说那么多大道理没有用!
还不如赶紧亲身实践啊!
安丘县的读书人,就是靠着这句话,才有今日的成绩。
不出意外的话,更多人会因此效仿。
这句出自《周礼》的话,不就是最好的印证。
别说读书无用了!
非常好用,就是你们不知道而已。
林元志如愿跟着纪大人离开。
这次从安丘去往沾桥,只需要半日即可。
但纪楚并未直接过去,而是带着身边人逛了整个安丘县。
纪楚带着纪振,追风。
以及林元志,还有留下的沾桥县夫子秀才书生。
一行十几人在安丘县郊外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