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皇帝和武后的动作还是挺快的,上元节刚过几日,也就是李贤觐见的次日,就下旨以司卫少卿杨思俭之女,为太子妃,则礼部、宗正寺、内侍省,按照规制准备储君大婚之礼。
作为兄弟,太子订婚,李贤必须要表示一二,所以特意备下不少礼物,着实花上了一大笔。钱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花就花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李贤这次进宫,被皇帝抓了壮丁,以太子体弱,不宜沾染急症为由,命其代父、兄去探望,弥留之际的金紫光禄大夫-彭阳郡公-令狐德棻。
此举,让李贤不由的,于心中哀叹:生活终究还是对我下手了。
到府之后,李贤被其子-令狐修己(太子右司议郎)、令狐修穆(朔州刺史),引到了后堂,就看到皮包骨头的令狐德棻,躺在榻上,艰难的喘息着。
老话怎么说的,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老头今年八十有四,在官场、仕林中,也算年高德劭,备受崇敬,这辈子也算是够本了。
致仕之前,令狐德棻还兼着崇文馆学士,给诸皇子、公主开蒙,李忠、李贤等都听过他的课,也算是授业之师,所以在弥留之际来送送,也是天家的一片心意。
见到雍王奉旨来探望,老头在榻上挣扎着要起来,这哪行啊!李贤疾步上前,扶着他躺好,又给他垫了垫靠背,随即在床边坐了下来。
“老郡公,切不可乱动,小王今儿是专门代父兄而来,探望您的!”
唉,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令狐德棻感慨了一句:“老臣没想到,来的竟然是殿下!”
没错,令狐德棻等的不是李贤,恰恰是有气疾之症的太子李弘。龙朔二年,令狐德棻以八十高龄致仕,为官五十余年的他,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大唐的将来。
为什么会如此呢?那就要说到他的出身和经历,令狐德棻出身敦煌豪门,博涉文史,少有文名。大业末年,授官药城县。高祖起兵,任大丞相府记室。
因其才能出众,雅量高之,高祖与之甚为亲密,随即转为起居舍人,又迁秘书丞,陪王伴驾,侍候在高祖身边,成为天子近臣。
在贞观年间,太宗慕令狐德棻之才,任其为礼部侍郎,兼修国史,太子右庶子,司职于东宫,辅佐当时的太子-李承乾。
到任之后,令狐德棻屡屡规劝李承乾的不良行径,甚至不惜犯颜直谏,和上本弹劾,终与张玄素一般,遭到太子的厌恶而旁置。
直至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与侯君集谋反,令狐德棻因其为东宫属官,被外放为雅州刺史,一腔热血付诸东流。
永徽初,被召回朝,出任礼部侍郎、兼弘文馆学士,监修国史,太常卿,国子祭酒,兼授崇贤馆学士。
纵观令狐德棻五十余年的官场生涯,大唐的三位皇帝,都有较为亲密的关系,所以不断被委以重任,兼修国史的同时,教导皇室子弟的学业。
令狐德棻也感念三代天子的恩德,殚精极虑,竭诚尽忠。虽说有点文人自吹自擂的小毛病,但在大节上无碍,算得上一代忠良。
他这一生,亲身经历了隋朝的覆灭,见证了武德,贞观,永徽三朝,储君之争给国家带来的危害。
作为一个传统儒家的卫道士,他对于这种皇家争斗,朝堂混乱深恶痛绝。唯一的想法就是,希望大唐出现一个,允文允武的储君,终结这场纷争,以为永例。
卫蓁娇媚动人,出生名门,是长安城一朵不可攀折的娇花。婚事在即,她即将嫁与年轻的太子。太子温文尔雅,风度翩翩。无人不道这是一桩好亲事。卫蓁却做了一个的梦原来自己不过是一个话本中的人物,太子另有所爱,娶她别有所求,她的存在只是那二人爱恋的阻拦。最后太子登基,迎娶白月光入宫,卫蓁则成了冷宫废后,早早香消玉殒。话本到这里结束,可梦里一切都在延续。不久王朝更迭,一位少年将军起兵谋逆,攻入皇城,冒天下之大不韪。他入宫的第一件事,便是去杀了皇帝,娶了卫蓁的牌位。从梦里醒来后,卫蓁出屋,望着自家后院那位时常来找阿弟一同练武的俊美少年,微微出神。祁宴出生高贵,意气风发,鲜衣怒马,是全长安城最耀眼的存在。若无意外,他会如他的父辈祖辈一样,一生戎马沙场,保家卫国。直到那一日,他如往常来友人家做客。春日的微风荡漾,竹帘摇晃,玉佩碰撞声响起。少年转首,看到帘下一道亭亭玉立的倩影走出。春光明灭,女郎冷清美艳,一惯是不喜言笑。却在看到他后,唇角露出了一丝甜润的笑意,极致的明媚。十七岁肆意张扬的少年将军,轻轻愣住,平静回以一笑,耳后却涌起一层淡淡的薄红。他心中有一场春风化成的疾风骤雨,为她摇晃。此后无论春日秋时,都将逆流而上追逐她。那一日,他动了春心。祁宴向来做事光明磊落,直到那日,决心谋划得到那个有未婚夫的冷情女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