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赵宝珠,我看你天不亮就出来捡海蛎子。捡完了就过来翻地,可挣了一文钱么?”赵宝月开口问道。
“这田还没开始种,哪儿来的钱?尚管事说了,要等到明年八月份,地里收了第一批果子以后再发钱。”赵宝珠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说道。
“辛辛苦苦干一年,也不知有没有钱拿?”赵宝月嘲讽的说道:“你们可真笨,万一这地里的果子卖不出去,人家定是不会给你们钱的,你们就白干活了!”
“就是,谁会买这些果子?”
“白给人干一年活,真蠢。”
……
与赵宝月一起过来的那些小伙伴儿们也纷纷说道。
赵宝珠听了面上发烫,心中十分委屈,却是咬牙说道:“肯定会挣钱的。我娘说了,这地是知州夫郞的,官家老爷的买卖,不会骗人。”
赵宝月等人闻言却是哄堂大笑,并不相信赵宝珠的话,只是拍着手将他笑话了一顿,待烈日当头了才四散离开。
砂州的天气是很热的,上午的太阳就已经很大了。赵宝珠找了个破草帽挡住了半边脸,但还是晒的不轻。
种田是很苦的,但没钱吃饭的日子比种田还要苦。
哪怕是只有一丝希望,赵宝珠也愿意相信这三亩沙田能给家里增加一些收益。
他顶着烈日按照尚管事的要求将沙地的土翻了一遍又一遍,又过了几日,待尚管事检查过后,给他送来了一批浸泡好的甘蔗段。
尚管事告诉赵宝珠,码头附近的一百亩沙地,都要用来种甘蔗。
赵宝珠虽不知甘蔗种来能干什么,又要卖给谁,但也听话的按照尚管事的要求做了。
待莹娘下工回家,若是天色还亮,便也去地里帮着赵宝珠干一阵活儿,就这么互相配合着,虽说是辛苦了一些,但三亩甘蔗十天内也算是全种好了。
赵宝珠他们在这边种地的时候,码头附近不知何时竟来了一批壮汉,在沙田附近敲敲打打的开始修起了东西。
赵宝珠看着壮汉们将许多青砖抬了过来,又搭配着黑瓦与白泥灰,才意识到这些人应该是在盖房子。
“尚管事,这房子是用来干啥的?”赵宝珠趁着尚管事过来检查沙田的时候,特地提了一篮海蛎子过去问道。
“修厂房的。”尚管事倒是还真知道,也不客气的收下了那篮海蛎子,笑了笑对赵宝珠说道。
“厂房?修厂房干什么?还用这么好的青砖!”赵宝珠惊讶的问道。
这样的青砖房,一块就要好几十文钱,只有城里有钱的大老爷家里才用,怎么会有人用来修厂房?
“这是知州夫郞吩咐的,说是要建糖厂。”尚管事听了,便有些神秘的对赵宝珠道:“悄悄告诉你,传说新来知州老爷是京里的世子,家里家财万贯!他一来砂州,就把之前拖欠的衙门里的俸禄给平了。”
“他家的夫郞,自是舍得用青砖的,说是青砖扛风,不怕遇上台风天。”
赵宝珠没想到这些房子竟然是要建糖厂的,再想想自家地里现在种的,可不就是甘蔗?正好可以用来制冰糖,顿时心中也期盼了起来!
既然有了糖厂,那这些甘蔗定然是有销路的,也不怕没人收了!
一想到之后便能拿到合同里承诺的一千五百文钱,赵宝珠就充满了干劲,这几日浇水浇的也比平日里更勤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