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一百九十八章 异域推介会(第4页)

例如在前两年的《黑客帝国》中基努里维斯经典的“类铁板桥”动作,他用了四个月时间开始教基努正宗的中国功夫,把铁板桥等技术动作和好莱坞先进的特效技术相结合。

在这一次和《异域》的合作中,路老板也给他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设计纲领:

要重视武打动作对剧情推动的有效性,宁愿舍弃一些看似漂亮的动作,也要更好地展示人物关系、传递角色情绪,真正地为故事服务。

就像这个片段中的张紫怡(刘伊妃),这套凌厉至极的拳法是他从八极、咏春甚至是阿飞这个地下拳手的身上杂糅出的套路动作。

一个北派武者去研习南派的拳法,这是博采众长,打破技术藩篱的明证。

好莱坞电影公司的买手们都看得叹为观止,开始忍不住窃窃私语。

“张紫仪打得太漂亮了,不知道这两年是怎么迅速转变自己的风格的!”

“别的不提,仅这个车里的搏命打斗,就足以吸引观众看到后面半个小时的内容。”

刘伊妃在一旁听着众人的低声议论,虽然夸的是张紫怡,但自己心里也尤为满足。

另外给他们带来视觉暴击的无疑是这一段精心设计的飞车特效镜头。

首先是逼真的视觉效果,各个顶级团队的协同合作,把所有细节都纤毫毕现地展示在摄像机的高清镜头前。

甚至是那些火焰的颜色变化、动态形状、烟雾浓度及流动方向都被粗略计算出来,用以配合导演对于镜头和构图的安排!

这些逼真的视觉效果让观众在霎时间把突发的视觉冲击当成了真实的威胁来处理,惊险又刺激!

其次是高速动感的镜头运用。

看过《第五元素》的观众一定会对里面那段老掉牙的飞车戏颇具印象。

当时吕克贝松的想法是让观众沉浸在慢放的特效镜头内,给他们呈现更多有趣的细节。

但经历过后世无数飞车戏熏陶的路宽果断指示特效团队采取高速动感的镜头设计。

这种高速动感并非瞬间高潮的短促,而是高速摄影和慢动作回放的相结合的手法。

这是参考了《速度与激情》中汽车追逐的场景,用高速摄影捕捉车辆飞驰而过的瞬间,车轮溅起的水花、车身的反光等细节都清晰可见。

这部分的现场反馈甚至要比功夫戏来得更加热烈!

因为在所有好莱坞电影人的心里,这些动作戏即使再惊艳,也不过就是华人动作明星和团队自身的技术革新。

他们本来在这一领域就是优异于其他地区的电影文化特征的,就像鬼子的武士电影和动画一样。

但特效技术可是一直是好莱坞引以为豪的专利啊!

他们从《星球大战》开始就一直垄断着电影特效场面的顶尖技术和调度方案,怎么现在会有一个华人导演给他们带来如此震撼的特效场面?

现场甚至不乏有懂技术的买手准备要求路宽待会回放某些片段,他们要研究一下,同样是野兽逻辑出来的效果,怎么就在感官上有那么显著的差别?

一般来讲,艺术、审美造诣较高的电影导演和电影特效技术的作用是相互的。

技术上领先全球的团队能够给他们的创作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但是没有这些天才导演的设计的形象结构,技术也会无用武之地。

就像《终结者2》中卡梅隆利用数字合成技术创造出的液态金属机器人形象;

在《泰坦尼克号》中,他使用了电脑特效技术还原了泰坦尼克号的沉没过程;

在《阿凡达》中,卡梅隆更是将3D技术和动作捕捉技术发挥到了极致,为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

这些画面和人物、场面设计不是技术自生的,而是在电影导演和特效导演的指导下完成的。

詹姆斯卡梅隆可以不懂技术,但他可以提出优秀的方案让技术团队去攻克。

回到《异域》中的这段飞车戏中,为什么现场阅片量极大的电影买家们会从心底里生出“橘生淮南淮北”的疑惑?

就是因为路宽利用挂逼从后世无数的精彩飞车戏中进行艺术融合和创造(抄袭),把那些已经被票房和观众反馈检验过的特效设计付诸实践。

怎么能不吸睛呢?

热门小说推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