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你应该听说过PTSD,你现在去体验生活和为电影拍摄做的前期准备,基本上算是低强度地体验一遍当年的惨烈。”
“心理承受能力和精神强度稍弱一些的,都很容易像PTSD一样失眠、冲动、抑郁。”
PTSD即战后创伤应激综合征,是一种人在经历或目睹严重的创伤事件,如战争、暴力、灾难后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
后世的张女士罹难,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渣滓的威胁和骚扰,给张纯如女士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但究其根源,还是这段血淋淋的史料、幸存者的痛苦回忆让共情的张纯如深陷其中,沉浸在巨大的精神痛苦里走不出来。
这一世幸好悲剧没有再上演,路宽没办法把这些例证拿出来警示刘伊妃,他只能拿大屠杀中另一位的伟大女性举例。
“魏特琳知道吧?”
“嗯,女子大学校长,当时保护了很多国人和难民。”
刘伊妃已经开始阅读相关史料为电影做准备,这样著名的人物肯定是熟知的。
说起来,魏特琳、张纯如同出一脉,都是从伊利诺伊走出来的伟大女性。
魏特琳1907年从伊利诺伊大学毕业,1912年抵达徽省合肥创办了三青女子中学。
她在1919年就任金陵女子大学校长,1937年沦陷后在校内建立了安全区,先后收容8000名难民,还坚持写日记揭露畜生的罪行。
“1940年汪伪纵容《紫金山晚报》污蔑她是人贩子和叛徒,把鬼子的暴行栽赃到她头上。”
“加上战争期间亲眼目睹的罪恶和惨烈,1941年,魏特琳患上了抑郁症回国治病,不久后就自杀了。”
刘伊妃听得毛骨悚然。
她才刚刚开始接触那段历史的真相,这才知道为什么青年导演说得那么郑重其事。
“我懂你的意思了,我会小心的。”
路老板默然不语,刘伊妃的身心健康和电影的成功与否,是一个非常矛盾的问题。
电影想要拍得好,起到揭露真相、警示教育的目的,像当年张纯如的畅销书《金陵大屠杀》一样在全世界掀起轰动,刘伊妃的表演是关键。
但她越是投入、越是共情、越是把自己演或者活成另一个张纯如,遭受的精神压力就越大。
而且在电影真正获得成功后,也许她也免不了受到张纯如当年的待遇。
一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电影,可要比北美市场上的教科书的影响要大得多啊!
据说后世高媛媛演完了《南京!南京!》,也患上了轻度抑郁症。
路宽不知道届时不到二十岁的刘伊妃,能否承受这些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但从客观的导演视角来看,选用刘伊妃做女主角当然也有诸多裨益。
比如她的脸型、轮廓等和张纯如年轻时比较相像;
比如她的敬业程度,在现在的演艺圈里只有冯远争、李雪建等优秀演员能做到;
比如她的中英文水平合格,只需要模仿学习张纯如的口音即可;
比如她在广大青少年里的现象级人气,能够吸引更多的适龄人群走进电影院接受历史和爱国教育。
刘伊妃下午有《诛仙》的戏份,没有和路老板一起吃饭就先离开了。
路宽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看着小刘窈窕的背影有些担心。
以他两世加起来的人生阅历,看到那些惨无人道的资料都会噩梦失眠。
这样一个二十岁不到没经历过什么挫折的女孩能行吗?
孙雯雯的内线电话打进来:“路总,该去饭店了。”
“哦,好。”
路老板这才回过神来,从椅子上拿起外套,习惯性地想寻摸着上天桥壶嘬一口茶水。
结果找了老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