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随后,楚衍在李院士的介绍下,与各位院长一一认识。
每一位院长都对楚衍赞不绝口,眼神中满是欣赏与期许。
“后生可畏啊,你的见解独特,未来华夏科研的希望可就在你们年轻人身上了。”
钱院长拍着楚衍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
楚衍听后,也深感责任重大。
他看着眼前这些头发花白的院士们,心中肃然起敬。
他知道科研界的来时路充满了艰辛与坎坷。
而面前的这些人,从上个世纪就开始为华夏科技的崛起而拼搏。
在那个科技极度落后的年代。
华夏科技几乎处于世界最底层。
是他们扛起了那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一步一个脚印。
让华夏科技逐渐追赶上了其他国家。
“你才二十一岁,就有如此成就,真是了不起!你的直播内容我都看了,非常有意义,很多观点都给了我们这些老家伙不少启发。”
陈院士看着年轻的楚衍,眼中满是惊讶。
“陈院士过奖了,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进步的地方。”
楚衍谦逊地笑了笑,
“我还记得你说的认知共振。”
“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群人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
“对某种知识或理念产生高度一致的认知和理解,进而引发思维的协同和共鸣。”
“在科研团队中,这种共振非常重要,它能让大家朝着同一个目标高效协作。”
“但要实现认知共振并不容易,需要成员们具备相似的知识基础和开放包容的心态。”
陈院士缓缓说道。
“您说得对,我在直播中也提到,认知共振不仅仅是在科研团队内部,在更广泛的社会层面也有重要意义。”
“当大众对科学知识有了共同的认知,就会形成一种推动科学发展的社会氛围。”
“这对整个国家的科技进步至关重要。”
“而认知觉醒,则是个体对自身认知局限的突破,是开启新思维新视野的关键。”
楚衍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没错,认知觉醒往往伴随着对传统观念的质疑和挑战。”
“在我们科研的过程中,也常常需要这种觉醒。”
“就像上个世纪,我们打破了很多国外对我们的技术封锁,靠的就是不断觉醒的认知,去探索新的科研路径。”
尹翔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