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楚衍也欣然应允,准备尽一番地主之谊。
一行人朝着餐厅走去,肖恩却始终沉浸在学术的世界里。
他目光灼灼地望向楚衍,迫不及待地继续探讨认知相关问题。
楚衍的玻粒理论,是其学术体系中极具颠覆性的基石。
传统物理学中,物质要么以粒子形态存在,要么以波动形态呈现,二者泾渭分明。
然而楚衍却大胆提出,在微观层面,物质存在一种玻粒叠加态。
粒子与波并非非此即彼,而是在特定条件下同时展现出两种属性。
甚至在观测的瞬间会根据观察者的认知倾向而呈现不同状态。
这一理论打破了经典物理。
将观察者的主观意识与客观物质的相互作用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当把玻粒理论与认知研究相结合时,更是打开了全新的思维维度。
楚衍认为,人类的认知过程或许就如同对微观粒子的观测。
认知行为本身会对被认知的对象产生影响。
在生物论框架下,人的思维,意识并非孤立于物质世界之外。
而是与微观层面的玻粒叠加态产生微妙的关联。
例如,当人类试图理解某个复杂的概念时。
大脑中的神经活动可能会在微观层面引发粒子状态的改变。
这种改变又反过来影响认知的形成。
形成一种双向的动态反馈。
这种观点彻底颠覆了以往将认知单纯视为大脑神经活动的认知。
它意味着,人类的每一次思考,每一个判断。
都可能在微观物理层面引发连锁反应。
而认知的独特性,或许就源于每个人大脑中微观粒子状态的差异。
以及观测过程中不同的认知倾向。
饭后的闲谈间,暖黄的灯光柔和地笼罩着众人。
“以你的学识和见解,不该被学历束缚在原地。”
“你的思想足以颠覆多个领域,不该困在常规框架里。”
肖恩端着茶杯,目光直直看向楚衍。
他的语气里满是惋惜与不平。
在他看来,真正的天才就该被破格对待,直接站上学术巅峰。
“道理我都懂,但现实情况不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