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nbsp;nbsp;nbsp;nbsp;“她很好,她应该不会想不开了。”
nbsp;nbsp;nbsp;nbsp;“您对明河怎么看?”
nbsp;nbsp;nbsp;nbsp;“他是业内著名的傻叉和人渣。”
nbsp;nbsp;nbsp;nbsp;“您觉得明河这样的人为什么能获得那么多女人的青睐?”
nbsp;nbsp;nbsp;nbsp;“因为男人最大的魅力是女人的想象力,很多女人的想象力只用在想象男人的魅力上。”
nbsp;nbsp;nbsp;nbsp;“这两年有很多女性开始解放思想,追求爱情,您觉得这是一种时代的进步吗?”
nbsp;nbsp;nbsp;nbsp;“我个人觉得,解放思想是对的。但没必要用追求爱情来表达。我再次重申一下我的观点:绝大多数男人身上没有爱情,爱情是一种相当高级稀有的情感,只有人中龙凤才会拥有。向普通男人要爱情,那是在难为他们,我们要心疼他们,不给他们增加负担。”
nbsp;nbsp;nbsp;nbsp;“您的这种观点是逆潮流而上,但大家的眼中,您一直是时代的弄潮儿,无论是伤痕文学、反思文学还是改革文学,您都先大家一步,为什么唯独在爱情观上却逆流而上呢?”
nbsp;nbsp;nbsp;nbsp;宋知南无奈地说:“可能这一次步子迈得太大了,领先半步是先锋,领先一步是先烈。我就是那个先烈。”
nbsp;nbsp;nbsp;nbsp;白衣听到这句话,眼睛不由得一亮,赶紧飞快地记录下来。
nbsp;nbsp;nbsp;nbsp;白衣想起什么,补充道:“对了,我妈特别喜欢你的《独身女人》,她说‘可能因为我也是独身女人,我深深地理解书中的女主角。作者对男人的了解相当深刻,我在婚姻中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她全写出来了。’”
nbsp;nbsp;nbsp;nbsp;宋知南问道:“你父亲不在了?”
nbsp;nbsp;nbsp;nbsp;白衣笑着摇头:“不是,他们离婚了。他非要出国,我妈不想去,两人就离了。”
nbsp;nbsp;nbsp;nbsp;白衣的采访进行了一个多小时,两人交流得还算愉快。她对于自己不理解的部分会虚心地请教,对于自己无法认同的地会尽量给予理解,没有道德审判,没有令人不适地追问。
nbsp;nbsp;nbsp;nbsp;三天后,白衣的独家专访《我所知道的宋知南》,上了头版头条。
nbsp;nbsp;nbsp;nbsp;白衣的文笔挺好,视角独特,挖掘得也够深。这篇专访被多家报纸杂志转载。宋知南因为打人造成的负面影响也被冲淡了许多。
nbsp;nbsp;nbsp;nbsp;紧接着,又爆出一个大新闻。
nbsp;nbsp;nbsp;nbsp;电影《女人的风格》还在持续上映,票价2毛钱,票房却达到了惊人的1个亿,也就是说全国将近3亿的观众看过这部电影。它的成绩惊掉了业内人员的下巴。如此小成本、且没有大明星加盟的电影竟然收获如此漂亮的成绩。
nbsp;nbsp;nbsp;nbsp;其他电影厂纷纷前来找宋知南买版权。
nbsp;nbsp;nbsp;nbsp;宋知南说电影改编权已经卖掉了,但电视剧改编权还没卖掉,他们可以考虑一下。
nbsp;nbsp;nbsp;nbsp;有个姓白的导演心动了,但他一看宋知南拿出来的合同,不赞同地说道:“你这个合同不符合业内的规矩,电视剧跟电影不一样,几十集的剧,肯定是要添加人物和剧情的。”
nbsp;nbsp;nbsp;nbsp;宋知南说:“添加剧情可以,但得经过我的允许。而且不能随便添加男主角,不能把原本属于女主角的戏份安到男主角身上。”
nbsp;nbsp;nbsp;nbsp;白导突然沉默了,他真的是这么打算的。他觉得改革这种有挑战性的大事,男主角做才更让人信服。就算是女主角做,那也是频频出错,最后还是得男主角出来收拾烂摊子,女主角先是不服男主角,然后慢慢被男主角吸引,最后转为佩服,一佩服,爱慕不就来了?两人的感情线不就有进展了?观众肯定喜欢看。
nbsp;nbsp;nbsp;nbsp;宋知南一看白导这副神情,摇头:“算了,你跟胡乱导演的胡导差不多。版权我也不卖了,今天就到这儿,我就不送了。”
nbsp;nbsp;nbsp;nbsp;白导先是惊讶,接着是生气,最后起身道:“错过我这样的导演你会后悔的。”
nbsp;nbsp;nbsp;nbsp;李群英听说此事后,安慰道:“这事不急,我再帮你打听打听。你也该收收心,赶紧把主要精力放在修改《青阳往事》上面,这一部小说将是你写作路上的里程碑,你得拿出百分百的精力去对付它。我之前建议让冬宝来帮你处理杂事家事,现在他来了。我怎么觉得还是缺点什么,你应该再找一个人帮你处理跟写作有关的事,比如卖版权,跟导演记者打交道之类的事。”
nbsp;nbsp;nbsp;nbsp;宋知南说:“你说的这种人叫作家经纪人,国外有,咱们国内还没听说。”
nbsp;nbsp;nbsp;nbsp;李群英对作家经纪人很感兴趣,就让宋知南详细说说。
nbsp;nbsp;nbsp;nbsp;“打个比方说,如果你是我的经纪人,我可以把除了写作以外的事情都交给你打理,电影电视剧改编、出版等等。然后我的收益也会跟你分享,比如给你5%的收益做为报酬。但这个经纪人也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她必须既有人脉擅长交际,又懂一些文学,还得懂点谈判技术。”
nbsp;nbsp;nbsp;nbsp;李群英自言自语道:“我怎么觉得我就挺适合呢,不对,我的人脉还是太少。”
nbsp;nbsp;nbsp;nbsp;电影上映2个多月后,宋知南收到了第一批分红,1亿票房除掉各种税收,电影院线的分成,国家影视基金的抽成之后,营利只剩下了3千万,宋知南按照合同约定分到了300万。
nbsp;nbsp;nbsp;nbsp;据老吴打探来的小道消息说,电影厂的某些领导觉得宋知南的分红比例太高了,有反悔的意思。
nbsp;nbsp;nbsp;nbsp;但导演于红林坚决要按合同来。
nbsp;nbsp;nbsp;nbsp;她提醒这些领导:“你们想想毁约的后果,她会收回后面的电影版权,以后咱们再没有合作的可能了。不光是她,作家圈的那帮人一旦知道咱们不讲信用,以后谁还敢跟咱们合作?再者说,以宋知南那种怼天怼地的性子,她会放过咱们?她一定会一边打官司一边骂咱们。咱们的脸面和名声还要不要了?”
nbsp;nbsp;nbsp;nbsp;宋知南假装不知道电影厂领导的小心思,一牵扯到巨大的利益一定会有冲突的,对方只要敢悔约,她一定会让对方悔不当初。好在结果是好的。
nbsp;nbsp;nbsp;nbsp;拿完分红后,宋知南买了一栋房子奖励自己,房子是前院邻居的,上次来问过,宋知南去看了一眼,房子还行,价格也不贵,只要1万二,她就买了。
nbsp;nbsp;nbsp;nbsp;处理完一波杂事,宋知南开始闭关改稿。写文像建房,又累又难。改文像装修,是另外一种累。她时不时地产生一种挫败感和发疯感,有时实在烦了,就把稿子一摔:“他大爷的,不改了不改了。我干点啥不行啊。”
nbsp;nbsp;nbsp;nbsp;过了一会儿,又把稿子捡起来重新修:“写作是我的理想,是我的使命。我不写,谁写?谁写也不如我自己写,我的思想只有我能表达出来。”
nbsp;nbsp;nbsp;nbsp;干了这碗鸡血,继续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