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nbsp;nbsp;nbsp;nbsp;“少思能得你为妻,确实是他之幸。”大长公主道,“你比我这个当娘的,还要了解他。”
nbsp;nbsp;nbsp;nbsp;儿子胸有沟壑,奈何命运弄人,终其一生,只能在药气与墨香的狭隙里活着。
nbsp;nbsp;nbsp;nbsp;其实怪来怪去,还是她这个当母亲的没有保护好他。
nbsp;nbsp;nbsp;nbsp;眼见大长公主又要陷入怅惘,清蕴出声,“世子留下这些笔墨,就是想要用这些来陪伴我们。母亲思念他时,多看看他整理的书,他的画,能够得到些许慰藉,世子的心血就没有白费。”
nbsp;nbsp;nbsp;nbsp;手握原稿,大长公主再次对这个表面柔弱的儿媳刮目相看。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进入九月,王家有两件大事操办,王贞的六十五寿辰和王宗赫成婚。
nbsp;nbsp;nbsp;nbsp;前者,清蕴避开宾客,在寿辰前一天去向外祖父祝贺送礼。后者,因她仍在守孝期间,不便参加,就托人询问李审言是否要去赴宴。
nbsp;nbsp;nbsp;nbsp;同在朝为官,李审言和王宗赫还真谈不上熟,短暂的几次交道也不算愉快。
nbsp;nbsp;nbsp;nbsp;不过他还是应了下来,帮清蕴带礼。
nbsp;nbsp;nbsp;nbsp;六部两位堂官结亲,其中一方长辈还是内阁首辅,朝堂上有名有姓的官员来了七成,加上亲眷好友,堪称宾客如云。
nbsp;nbsp;nbsp;nbsp;李审言不耐烦应酬,拒了同僚邀请,也没去李家族人边上,自己挑了个稍微清静的角落。
nbsp;nbsp;nbsp;nbsp;他来得晚,新娘已从柳家迎来,如今是王宗赫作为新郎在待客。
nbsp;nbsp;nbsp;nbsp;在旁人眼中,王宗赫不愧是状元郎、官场新秀、柳阁老心腹,老成持重,大喜的日子也能稳得住。在李审言眼中,王宗赫对这场婚事就像对待官场公务,所以才能一丝不苟。
nbsp;nbsp;nbsp;nbsp;旁的新郎官在这种时候都能省事则省,他倒好,宾客一个不落地照应,显而易见不急着见新婚夫人。
nbsp;nbsp;nbsp;nbsp;李审言不紧不慢地喝酒,等王宗赫及其兄弟敬到这桌,起身对饮,彼此目光短暂碰了下,各自移开。
nbsp;nbsp;nbsp;nbsp;看到他,王宗赫就想起清蕴让他带的礼。其实托护卫或女使送来也可,能够让李审言带来,说明她和这位小叔子的关系相处得还行。
nbsp;nbsp;nbsp;nbsp;距灵堂相见已过去半年,王家女眷尚有机会与清蕴相见,他作为表哥,却很难有合适的场合、理由。清蕴有意为世子守孝,他便不会冒然联络,以免给她带去流言蜚语。
nbsp;nbsp;nbsp;nbsp;倒是柳晚,期间和清蕴见过几次,与他见面时也曾说起,见他一副冷淡模样,当他对这个表妹并不关心。久而久之,柳晚便不在他面前提清蕴的事。
nbsp;nbsp;nbsp;nbsp;三年。王宗赫想起他和柳晚的约定,三年之内,他会让两人以合适的理由和离,并助她和尤衡在一起。
nbsp;nbsp;nbsp;nbsp;新房内。
nbsp;nbsp;nbsp;nbsp;红盖早被挑起,柳晚独自用过点心,唤人打水,准备稍作洗漱再上榻。
nbsp;nbsp;nbsp;nbsp;奶娘汤氏笑都僵了,把王家女使请出门,转头道:“姑奶奶,今儿什么日子?要等郎君来一同歇息,还当在闺中呢。”
nbsp;nbsp;nbsp;nbsp;柳晚:“我先睡,等他来了把我叫醒就是。”
nbsp;nbsp;nbsp;nbsp;汤氏以为她懵懂,“这怎么行呢,没有新妇独自先歇的说法。再困,倚着床榻眯会儿就是,绝不能自个儿上榻,这是规矩。”
nbsp;nbsp;nbsp;nbsp;柳晚:“……那就等着吧。”
nbsp;nbsp;nbsp;nbsp;她和王宗赫的“约法三章”过于超脱常规,因此即便是最亲近的奶娘和女使,她也没透露分毫。
nbsp;nbsp;nbsp;nbsp;站在柳晚的视角,她对这场婚姻的利弊看得透彻。
nbsp;nbsp;nbsp;nbsp;王宗赫尚着绯袍时便得祖父青眼,如今成了柳家女婿,吏部考功司的密档、内阁议事的机要,自会化作他官袍上隐形的补子。昨夜父亲特意嘱咐她将新得的歙砚带来王家,那方刻着“经世济民”的砚台,亦是柳氏门生名录的投名状。
nbsp;nbsp;nbsp;nbsp;特意选了她这个心有所属,曾在柳家人面前留有“污点”的妻子,分明是既要借柳氏之势,又不愿真正被高门掣肘,还能够借此堵住王家催他成婚之口。
nbsp;nbsp;nbsp;nbsp;倒是深谙“以虚御实”之道,用一桩有名无实的婚姻,既堵了悠悠众口,又留了全身而退的余地。
nbsp;nbsp;nbsp;nbsp;不过,她也不算亏。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