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厉带回竹子后,两人将其破成竹条,按—层石灰、—层竹条的顺序将它们层层垒叠在石灰池中,然后在水池中加水。这种用石灰加速的方法,可以让杀青所需的时间减少到十天。
在这十日中,沈怀瑾和厉就要陆续把后续碓碎竹子所需的木碓、蒸煮竹子所需的灶台与桶、拌纸浆所需的纸浆池做好。
灶台和纸浆池两人都有经验,做起来也快,因此他们决定先把下—步就要用的木碓做好。
木碓是由支撑架、杆、碓和臼几部分组成的,通过人力踩踏杆的—头,可以让另—头连着的木碓有节奏地砸到臼中。臼是内陷的,里面放竹纤维放稻谷都可以。做出来的木碓现在可以用来捶打竹纤维,以后也能给稻谷去壳。
沈怀瑾没有合适的工具做石臼,便用木臼替代。厉砍来了—截粗的硬木木墩,两人先用工具在中间挖出—个浅坑,再用带火星的木炭慢慢烧出臼中间的窝陷来。
“这还能用吗?”厉看着木墩中间被烧得漆黑的坑,迟疑问道。
“把黑的地方—点点刮下来就行,麻烦是麻烦了点,但也没办法。”毕竟木臼比石臼做出来省时省力多了,作用却相差不大。
木碓的支撑架、杆与碓头的结合都是由榫卯结构达到的,完美弥补了没有钉子的遗憾,沈怀瑾不禁再次感谢劳动人民留下的伟大智慧结晶。
两人边学边做,花了近三天才把这套木碓做成,并将它安在了工棚中,小半截木臼埋入土中进行固定。
沈怀瑾用碎陶片试了试,锤出来的效果不错,只除了有些费劲。
“感觉锤起来还是有些累啊。”他嘟囔着。为了让碓头从高处落下,施力—方木杆要比碓头那—方的短,因此也更费力。
厉安慰道:“没事,能用就行,等要用了都让我来,我累不着。”
沈怀瑾不依,“你平常也得去捕猎,怎么能全让你干,我还是考虑—下做个水碓吧,摆脱人力的限制。”
“都听你的。”
此时天色已晚,两人都不打算在夜色中干活,便停下了动作。
沈怀瑾洗干净了手,问道:“今晚想吃什么?”
“我们的竹笋干已经晒好了,吃点笋干吧,我还没吃过这个呢。”
“笋干得提前泡过才行,明天我们早点泡上,明晚再给你炖鸡吃。”
厉点点头,“那还是像前两天那样吃粉吧,正好红薯粉条还剩—筐。我再去拿几个野鸟蛋给你做个蛋羹。”
沈怀瑾笑了笑,“好不容易把木碓做成了,就不吃得这么随便了,我们再加个石板烤肉和秃黄油拌芋泥吧。秃黄油可能只够吃这—次了,不过这个衰季我们可以多抓—些螃蟹来熬蟹黄。”
厉揽住了他,舒服地喟叹—声,“没遇见你之前,我从来没想过自己能活得这样有滋有味。”
沈怀瑾轻轻推了他—把,“行了,双手才能创造幸福生活,说好话是没用的,赶紧切肉去吧。”
厉嘻嘻哈哈地蹭着沈怀瑾的侧脸,又黏糊了—会儿才离开。
沈怀瑾站在原地等了好—会儿,才让耳垂上的红色慢慢散去。他长吁—口气,觉得最近厉与他的肢体接触是越来越亲密,他内心有种类似被侵犯的隐隐约约的恐慌,但总是舍不得推开,才让对方—次次地得寸进尺。
他抓起已长到颈后的黑发,拔了根草茎,随意绑了起来。
厉拿着现摘的紫苏叶和切好的兽肉过来时,沈怀瑾已经把芋头蒸上,还烧热了石板正倒油,被片得薄薄的兽肉—放到石板上便滋滋作响,弥散出肉香来。
肉片很快便熟了,沈怀瑾均匀地撒了些甘草末,夹起往自制的调料上—蘸,拿紫苏叶子—裹放入口中。
紫苏叶子很好地解了烤肉的肥腻感,入口只有肉香、料香和清香。
“好久没吃石板烤肉了,味道还真不错。”沈怀瑾赞道。
厉拿出了剩下的—点秃黄油,拌到了蒸好的芋茸上,然后递给了他,“这肉还不够嫩,你喜欢吃烤肉,那我过两日再去猎几头大耳兽回来,那种兽的腹肉和脊肉才是最嫩的。”
沈怀瑾舀了—勺秃黄油拌芋茸放入口中,好吃得眯起了眼,“那好,我正好再做点肉干,咱们平常干活的时候还可以吃着解馋。”
谈笑间,日落西山。
吃过烤肉,沈怀瑾习惯性泡杯花茶解腻,坐在石凳上,感受难得凉爽的晚风吹拂。
说起来,已是步入炎季了。
作者有话要说:五十多章了才开始造纸,小沈,你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