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过了保定再往北,便是幽州地界。
但幽州是宋人的叫法,对辽人来说,这里是他们的南京。
天羽带着乔峰抵达幽州时,乔峰听到此处百姓所用的语言与中原截然不同,非常惊讶。
后来得知那是契丹语,他更是非常不解。
“他们明明是汉人打扮,为何会说契丹语?”他又问天羽。
天羽骑在马上,想起他真实的身份和原本的命运,轻声一叹,道:“因为此地是辽国南京府,这些汉人生活在此处,常与契丹人打交道,为了生活方便,自然要学契丹语。”
他仰起头,一脸不可思议:“辽国南京府?”
“宋辽之间,不是不可以随意越境吗?为何咱们一路过来,都无人阻拦?"
天羽没想到他连这个都知道,也愣了一瞬。
但她很快便回过神来,与他解释。
“是不准随意越境不假。”她说,“但黎民百姓也是需要生活的。”
很多世代居住在幽州的普通人,都是靠天吃饭,一旦遇上灾年,收成的粮食不够吃,饥荒之下,越境就成了一种两国之间绝口不提但心知肚明的办法。
这种心知肚明的越境多了,两地边防,便也习惯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听起来很不合理,很不可思议。
但现实情况就是这样。
自幽州往东,各族混居,更是常态。
“对普通百姓来说,最重要的事,莫过于吃饱饭。”她如此总结,“往后你行走江湖,见得多了,便懂了。”
乔峰想了想,忽然仰起头来,说:“所以我们汉人和契丹人,也非必须敌对吗?”
他问得极认真,看起来是真心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但天羽只是诚恳地告诉他,她也不知道,因为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
“我只知道,在两国朝堂之外的地方,没人想流离失所。”
乔峰似懂非懂。
他还是个孩子,对这些超出他素日生活的事,暂时想不了那么透,但听着远处传来的胡笳声,看着眼前一片辽阔,他又隐隐觉得,似乎不必想太多。
九月中旬,两人终于抵达关东。
这个时节的中原通常还是秋高气爽的日子,但在关东,却是几乎已经迈入冬日了。
风饕雪虐,赶起路来,难免辛苦。
好在乔峰吃得了苦,也很抗冻,没叫她操心。
回到铁匠铺那日正是十五。
虽然天公不作美,空中阴云蔽月,但离开了近半年,再回到这一间她生活了十年的铺子,天羽心中,也难免生出了一些类似团圆日游子归家的心情。
天勇听到拍门声,从后院飞奔而出,为她开门。
“阿姊,你可算回来了!”
他原本特别激动,但看到跟在天羽身旁的乔峰,又忽然愣住。
“这是?”他问。
天羽:“是我收的手下。”
“手下?”天勇立刻有了自己的理解,“噢,给东家找的新学徒吗?”
天羽:“......”
让乔峰打铁,这是不是太浪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