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19章 还能不能行了(第2页)

而且说实话,孟家恨死了吴老太太,当年要不是她,自家的女儿怎么可能所嫁非人?

她的孝,吴孟氏不守孟家才高兴呢!

“那肯真是恭喜了,是男孩还是女孩?”吴有为笑道:“我也得准备点贺礼不是?"

“已经替你送过去了。”吴孟氏甩了甩手:“这个不用你操心。

这种跟娘家打交道的事情,吴孟氏一直都很细心,吴有为给孩子们的东西,好的当然留着,一般的就单独拿出来,可以以吴有为的名义送给孟家的小孩子,让孟家人不至于挑礼。

其实吴有为每日看着悠闲,实际上他思考的东西都是些乱七八糟毫无边际的玩意儿,偶尔灵感来了,写上一些东西也是有的。

在二房这里玩了一会儿,用了一餐,期间,吴孟氏抱着吴俪儿,吴有为则带着小宝,俩孩子都是小不点儿,坐在一起还挺有语言。

吴俪儿已经五岁了,开始留头发了。

吴有为摸着小侄女儿的朝天辫:“以后我们俪儿的首饰,叔叔全都包了!”

吴俪儿笑的甜甜的:“谢谢叔叔!"

小丫头软软糯糯的像个糯米团子一一样,跟同样是个小糯米团子的小宝坐在一起,竟然还照顾小宝!

看到吴有为心水的不得了。

走的时候约定好,下次出门放风的时候,还会来二房这边。

正月已经接近尾声,热闹渐渐远去,等到正月三十的时候,万通才再次到来。

这次还给吴有为带来了罗伦的信。

信中说他刚过了正月初三就见到了来送年礼的人。

其中有一套七只的羊脂白玉莲花盏,已经听从吴有为的话,送给了当地的镇守太监。

俩人的交情因为吴有为一直指点罗伦用糖衣炮弹,已经砸瓷实了。

然后罗伦又是感触:其实太监们也不容易。

就说前些日子,福建市舶司从泉州迁往福州。

原因是朝贡事宜除有市舶司主管,同时交由市舶太监办理,因市舶太监驻于福州,而市舶司设在泉州,于是有迁司之争。

但是当地的镇守太监就理所当然的偏向了罗伦。

谁不是皇爷的奴才?谁不是皇家的家奴?

没有听说管的地方远就要迁衙门的道理!

要说也是小人作祟,原来去年巡按御使朱贤,想要晋升一步,但是又没有什么门路,就提出了提出迁移舶司的建议,加上税监高实等人的操纵,还真说动了朝廷,准备将福建市舶司迁往福州的柏衙。

一个是拍一下当时市舶太监的马屁,走通一下门路;另一个原因则是想搂点钱。

正巧,赶上了时任福建市舶司副提举的罗伦。

罗伦在这里主要就是靠从海上来往的船舶收集海外方物,闻讯后特别反对,拒理上疏反对。

于是“成化丙戌(二年),巡抚御使朱公贤奏请迁(泉州市舶司于)福之柏衙,制从之。提举罗公伦云:‘衙门设立自有其地;迁移亦有其数。盖以柏衙僻陋,非可设之地岁数未穷,非可迁之时’,遂寝其事”

(王纰编:《福建市舶提举司记》,转引自沈玉水《泉州掌故錄粹》)。

虽然明代泉州港的海外交通贸易已开始走下坡路,但福建市舶司设在泉州,对繁荣泉州港的海外交通贸易,乃至推动泉州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挪走了市舶司,泉州的经济将会失去一大块利益。

何况挪到福建,福建也有自己的港口和海关衙门,到了那边,这边的人对那边是人生地不熟,还不得被那边吞的连骨头都不剩啊?

镇守太监其实跟那个市舶太监还有些交情,俩人其实都没太坚持,主要是来的那个巡抚让人生气,想要政绩你自己去干呐?折腾市舶司算什么本事?

还有那些罗伦的政敌们也是不分轻重,罗伦再怎么落魄,他也是成化二年的状元,天子门生,这些人也不想想,一朝天子一朝臣,就连镇守太监都对罗伦青睐有加,他们不说交好罗伦,起码也别得罪啊!

宪宗皇帝第一个钦点的状元,有名的很。

吴有为看的兴致勃勃,罗伦又说了,带去的钱,他买了一块普通的中等水田,地方很大,很偏僻,特意雇佣了百八十户流民,在当地安家落户,只给他一个人种植新稻种

热门小说推荐
皇后

皇后

她知,他袖纳乾坤天下,谋一旨姻契,只为金戈征伐。她知,他染尽半壁河山,许一世执手,不过一场笑话。她知,九重帘栊之后,他的金锁甲只为另一个她卸下。君兮君亦知...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