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所有人都被宪宗皇帝这一招弄了个措手不及!
这边刚选妃,虽然身份低了些,可马上,宪宗皇帝就强势的立了太子!
当天在早朝上的时候,直接宣读的圣旨。
因为他发现,早朝宣读圣旨,就是既定事实,例如赐婚,知道他们不甘心,不也捏着鼻子认了么。
所以他就来了这一手。
别的事情,他们可以顺应宪宗皇帝的想法,但是立太子,却始终卡着,宪宗皇帝干脆来了个先斩后奏了。
而且第一道圣旨就是册立太子;第二道圣旨,太子迁宫;第三道圣旨,为太子选择良师。
“良师还没想好。”宪宗皇帝道:“李东阳爱卿和罗伦爱卿已经在名单里了。”
这两位在名单里,大家都不奇怪,这两位年轻,又都是状元之才,除却张升外,宪宗皇帝前三届的状元,已经有两位入阁了,虽然是最末尾的阁臣。
却代表着宪宗皇帝已经掌握了内阁。
司礼监那就是皇帝的家奴建立的政权,帮助皇帝处理公务的私人秘书室。
而最新的状元是谢迁,他还在翰林院观政。
众人张嘴想反对,可宪宗皇帝不给他们反对的机会,就抛出了好处,谁反对,绝对不可能担任东宫的讲师。
因近些年,宪宗皇帝强势了许多,他不想做的事情,谁逼都没用,就算立太子他们要斟酌,他不也直接下旨了么?
所以众人现在拿不准了,是反对?还是顺应了。
反对无效的话,以后都不可能凑到东宫跟前去了,等于得罪了下一代的皇帝。
可是顺应的话,等于是自打嘴巴,当初他们的态度,不是反对的就是中立的,因为万家并不冒头,也没人知道他们家的态度,支持的太少了。
基本上都是宪宗皇帝的死忠,才会明目张胆的支持宪宗皇帝。
例如李东阳、罗伦等内阁,以及英国公等勋贵人家。
只有一些人,原来是支持柏家的,现在想改换门庭也不可能了,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不然就是自打嘴巴了。
不坚持也得坚持。
偏偏宪宗皇帝最讨厌这样的人,宁愿让他们憋屈也不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两伙人拧巴上了。
又有万安这样的,想着投机取巧的人,又是一方势力,虽然弱鸡一样却懒蛤蟆趴在脚面上,不咬人只恶心你。
J宪宗皇帝又不知道有他这一伙,他跟宪宗皇帝还挺聊得来,不然宪宗皇帝也不会让他又升官回来了,关键是万安是在幕后操作,小心谨慎的很,从不在人前跟宪宗皇帝顶着干。
人家会装啊!
又有一些老顽固,觉得症结就在万贵妃身上,虽然证明前些年都是柏贤妃的原因,可他们依然猜测里头有万贵妃的参与,只是万氏狡猾,没让人抓到把柄,反倒是柏贤妃没打扫干净尾巴,被宪宗皇帝收拾了。
连带着钱皇后留下的那点人手都被拔了个干净。
吴有为正在家里看账本,这些年的账本,分了六个箱子装着,林素管家一定要他过目不可,还有吴晓送来的。
他过目,刚好算完,万通回来了,告诉了他这个惊人的消息。
吴有为的毛笔当时就无意识的掉了:“什么?立了太子?”
“是啊!”万通皱眉:“本以为还有的磨,结果突然就封了太子,还要安排东宫属官。”
东宫,是一个微缩的小朝廷,
明朝太子三师,即明朝的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三职的合称,从一品。
最初负责以道德辅导皇太子,且谨身护翼,为东宫辅臣。
后设为虚衔。
洪武元年,因为明太祖朱元璋经常因事亲征,考虑皇太子监国时,再设官僚制度,会生嫌隙,於是命朝廷命臣兼顾东宫职务,但未授任何太子三师职位。后命东宫师傅止为兼官、加官及赠官。
从此以後直至明末,太子三师全部为虚衔,与辅导太子的职责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