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日本国土面积小,自然资源贫乏,可人口却偏偏不算少,因此,日本国民对生存空间、国土面积的问题非常敏感,因此,从五六十年代开始,他们就在做填海造陆的工作,向大海寻求生存空间。
不过,后世的时候,当中国人也开始做填海造陆这项工程的时候,日本国内的舆论就不是这么说的了,他们开始批评中国的填海造陆工程在破坏海洋生态,当然,这些都只是基于国家利益不同而产生的观点分歧罢了,没什么好说的,毕竟谁也不能指望一个只守着两亩山地的贫下中农,会对一个坐拥数十顷良田的大地主心存好感。
宫下北带着尚子和美咲,直接乘坐直升机前往川崎。
直升机上能够容纳的人数有限,所以梁家训和一众保镖便乘车先行,抢先一步赶往川崎的浮岛町。
浮岛町便是填海造陆工程弄出来的一个大岛,整个町都是集中性的工业区,遍布工厂,而小岛正宗的工厂就在这个岛上,离着浮岛公园不是很远。
在六七十年代时候,由于集中性排污,整个川崎港外的海域俨然就是一个污水塘,污浊的海水就像是黑浆,臭不可闻。
从七十年代开始,随着国家经济的腾飞,日本开始注重环境治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环境法规,通过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才将川崎外海的环境治理好,这其中付出的代价是相当高的。
实际上,在整个东亚地区,不,应该说是在全世界范围内,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几乎都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先是集中精力发展经济,不计成本,不计代价,等到经济发展起来之后,再转回头去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这个过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必然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若是从细微处去体会,又会给人一种不同的观感。
为什么这么说?
细品一下,在经济发展的最初阶段,那些牺牲了环境、道德等诸多因素率先富裕起来的人,往往都是信息灵通、有深厚背景的人。
他们在不正规的社会条件下,通过各种手段,迅速攒取了大笔财富,成为了整个社会中最顶端的那一拨既得利益者。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后来者前仆后继,于是,这批最早的既得利益者便开始发力,他们要保护环境,他们要将将一切正规化。
实际上,从根本来谈论这个问题,它就是一个阶级固化的过程,至少,是阶级固化这个过程中的附属品。
就像现如今的日本,对环境的治理日益严格,大批类似小岛正宗这样的中小型企业主,没有能力和财力对自己的工厂进行更新换代,购买不起价格昂贵的治污设备,于是,他们的生产经营便受到了各种限制,在与那些早已发展起来的大型企业竞争中,他们很容易遭遇困境。
宫下北的直升机停靠在浮岛町东芝滨川崎工厂内的空地上,这家工厂内有一片开阔的空地,非常适合停机,在来之前,梁家训便已经联系好了地方。
当宫下北三人从直升机上下来的时候,先一步出发的梁家训已经带着车队等在空地外围了,几个人上了车,车队迅速开动,出了厂区后,便直接上了首都高速路神奈川线,而后一路向东,去往浮岛公园方向。
很有意思的一点,浮岛町的町公所,也就是町政府所在地,竟然设立在小岛最东侧紧挨着防浪堤的海边上,孤零零的一栋四层小楼,不仅町公所在这里,就连町环境局也在这里。
半个小时后,宫下北的车队停在了町公所后方的防浪堤下,他没有带着人进町公所,而是下车后便上了防浪堤,沿着足有两公里长的防浪堤一路往东走。
在这个位置,坚固的防浪堤一直向海上延伸,在两公里的海面上转了个九十度的弯,又向被延伸,最终,在海面上形成了一个近乎长方形的防浪堤环带。
在这个环带外围,还有一层环带,两个环带成同心状,组成了一个三层次的防浪堤保护区,这样的建筑结构,可以有效防止海浪对人工岛岛基的侵蚀。
正是深冬,海上的风却不是很冷,宫下北带着人一路行过防浪堤,最后在第一层环带的拐角处,下了由碎石铺砌而成的防浪堤堤岸,在堤岸下方的水边上,一个裹着破旧格子大衣的中年人,正坐在一方小马扎上垂钓。
中年人看上去的确很落魄,身上的破旧格子大衣都是女式的,像是一种六七十年代时很流行的款式。
他坐在马扎上,两只眼睛无神的看着手中的鱼竿,脚边用来盛鱼的绿色塑料桶里空无一物,甚至连水都没有。
美咲一开始跟在宫下北的身后,当她看到岸堤上的中年人时,先是愣了一下,紧接着便试图挣开宫下北的手,但却被后者用力揽住腰,阻止了。
将怀中的女孩推给尚子,宫下北迈步下了岸堤,走到中年人的身边,先顺着他手中的钓竿朝海面上看了看,这才说道:“小岛先生,冒昧前来拜访,请您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