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谈判到这里,已经陷入僵局。
两边都想守着自己的底线,不愿意更多的让步。
其实叶冷松之所以急着想早于橙天娱乐挖过来王京花,是不想再让橙天做大做强。因为橙天背后是日资、是台资。
不管承不承认,如今娱乐圈还是港台资本较为强势,2000年以前,几乎所有出名电影都有台资的身影,但这些台资后面又是日资套娃。
90年代的经典电影《霸王别姬》《风月》《画魂》等,都是港台资金与技术“奶”起来的。
台湾学者公司掌门人蔡松林,是当年无人不晓的电影大亨。
香港电影除了新艺诚、嘉禾、德宝三巨头外,其他百分之八十公司都有学者的资金进驻。
学者与王家卫、曾志伟、陈可辛、周星驰等人一开始就有深度合作。
王家卫前十部电影、周星驰的经典作品《唐伯虎点秋香》《大内密探零零发》《大话西游》背后都有学者,也就是台资的身影。
学者于1993年开始与峨眉电影制片厂合作,还撺掇着香港影人洪金宝与张艺谋联合指导古装戏。
汤臣1989年开始与内地合作,跟西安电影制片厂合作了《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把当时台湾阿荣制片厂顶级的设备,ArriflexBL4摄影机以及发电机、电线等都运到内地。
也是靠这套设备,才完成了《霸王别姬》的拍摄。随后,阿荣也在北京成立分公司,1997年盖了摄影棚,成为内地重要的影视拍摄基地。
而台湾的龙祥影业除了直接投资内地影片,还通过与香港合资、委制等方式进入内地市场。
制作了90年代独领风骚的“黄飞鸿系列”电影,还有与徐克合作的《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等。
当时内地影视如其他行业一样,积极引进各项外资与技术,提供廉价的场地与劳动力,扮演着世界工厂的角色,艺人和港台的比,更是低人一等。
直到2000年开始,这一情况才逐渐改变。
可就算到了现在,在很多剧组,港台艺人还在无形中高内地的一等。
倒不是叶冷松有多排斥港台演员,相反,他喜欢的很多艺人都是港台的,况且现在中国内地和台湾方面还算是蜜月期,马上还会迎来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面。
他是不想让港台、以及日资控制中国娱乐市场,不想让那些端着碗吃饭,扔了碗骂娘的货充斥着内地娱乐圈市场。
其实叶冷松完全可以不理这个橙天娱乐的,毕竟到了后世,他们出的电影也没几部卖好又卖座的,甚至可以用烂片供应商来形容,再加上台湾经济发展停滞20年,影视圈萧条10来年,到了2010年以后,很难再游荡内地市场了,他就是纯粹不爽橙天捧出来的那个所谓的“天庭宴”。
(是指在内地资源最好的三位台湾小生:阮经天、赵又廷、彭于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