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可,“态度”还是要有啊。
于是,校园里、报纸上,就有了一些“明贬实褒”的文章。
比如有个曾经参加过顾校长家聚会的学生,写了一篇流传甚广的短篇小说——
《我们顾校长家的客厅》。
小说里,塑造了一个长袖善舞、交际甚广的女校长。
国家困苦、民不聊生,可她的客厅里却花团锦簇、歌舞升平。
好一派“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但,细细读来,读者们就会发现,顾校长的客厅里,坐着的可不是粗鄙军阀、黑心政要和醉生梦死的文人交际花。
而都是当时之仁人志士,国家之栋梁。
其中就有关于赵先生的片段。
当下的许多知名人士,认为汉字落后,不如拉丁文字科学。
废除汉字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赵先生非常愤怒,参加顾校长的客厅沙龙时,一时兴起,写下了令人击掌称赞的奇文《施氏食狮史》。
通篇只有一个读音,却有不同的汉字,讲述了一个小故事。
用绝对的事实告诉所有人,汉字才是最科学、最优秀的文字。
一百年后,赵先生的三篇奇文又被翻了出来。
网友们震惊之余,开始追本溯源,于是就找到了《我们顾校长的客厅》这篇文章。
再然后,网友们惊奇的发现,类似的文章居然还有好几篇,时间跨度近二十年,俨然形成了一个系列。
且,作者不是一个人。
除了某个后来成长为大文学家的文豪,还有某位古稀年才被解密的物理学家,以及好几位好几个专业的大犇。
他们都用“嘲讽”的语气,描述着顾校长、顾女士的客厅沙龙。
但,字里行间,又都透着他们对于顾校长、顾女士的尊敬。
后世的网友们看了这些文章,都严重怀疑——
这些牛人们是把顾校长、顾女士当成了自己尊敬的师长、长辈。
自己可以“明贬实褒”的写个文章、开个玩笑,但绝不会允许外人污蔑、抹黑。
若是有人敢造次,都不用顾女士开口,这些大犇们就能让那人见识一下何为笔锋如刀、刀刀要人命!
当然,依着顾女士的身份、以及她所获得的功勋,也不会有人轻易瞎逼逼。
……这些都是后话。
镜头还是切换回三十年代。
顾倾城成了十几所大学的财神爷,却也不会真的用自己的钱,去填补这个巨大的窟窿。
因为她不止有钱,她还有丑国人的友谊。
军阀们,或许没有大局观,也不会在意教育为本的理念,但他们知道歪果仁的军械好。
顾女士能够不远万里的弄来一船又一船的粮食,就能弄来最先进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