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2章(第3页)

孝慈昭宪敬顺仁徽懿德庆显承天辅圣高皇后,叶赫纳喇氏,叶赫贝勒杨吉努之女,名孟古哲哲①。万历三年(1575年)生。万历十六年(1588年)丸月嫁与太祖为侧室,后立为嫡室(一说直接作为嫡室嫁入)。万历二十年(1592年)十月二十五日,生第八子皇太极,即太宗文皇帝。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九月二十七日崩,年二十九岁。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奉安赫图阿拉尼雅满山老陵。天命九年四月初一日,移奉东京陵。天聪三年二月十三日,移奉盛京福陵。崇德元年四月,追上尊谥曰孝慈昭宪纯德真顺承天育圣武皇后。顺治元年九月,升衬太庙。顺治十四年十月,升衬奉先殿。康熙元年四月,改上尊谥曰孝慈昭宪敬顺庆显承天辅圣高皇后。雍正元年八月,加上仁徽两字。乾隆元年三月,加上懿德两字。

[概述]

孝慈高皇后出身叶赫国主系叶赫纳喇氏(星恳达尔汉系叶赫纳喇氏),此系的始祖名为星恳达尔汉。根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满洲实录》等记载,星恳达尔汉原为蒙古土默特氏,攻灭张地方之纳喇氏部落,对其部进行统治时,因循当地的传统,自称为纳喇氏,之后迁到叶赫河畔,形成叶赫部以及国主家系。以星恳达尔汉为第一世计算,传到第六世时,嫡系大宗为清佳努和杨吉磬两兄弟。兄弟两人分叶赫部为东西两部,各自为政,其中清佳磬称西城贝勒,杨吉磬称东城贝勒。孝慈高皇后即是叶赫东城贝勒杨吉努之女,本名“孟古哲哲”,亦作“孟古姐姐”,满文作“monggojc”,②出自《满洲实录》。杨吉磬至少生有七子,在八旗制度建立之后,除第二子纳林布禄、第五子阿里玛绝嗣外,第一子喀尔喀玛后代被编入正白旗满洲,第三子金台石、第四子萨斌图后代被编入正黄旗满洲,第六子图墨图后代被编入镶白旗满

——————————

①谨按,孟古哲哲,满文作“monggojcjc”,实为蒙古语,意为“蒙古姐姐”。②《满洲实录》卷3,《清实录》,第1册,第121、122页。

洲,第七子阿三后代被编入镶蓝旗满洲。①孝慈高皇后还至少有四位姐妹,一位姐姐嫁给乌喇部贝勒常柱,一位姐姐嫁给辉发部贵族,一位嫁给哈达部贵族萨尔古里,还有一位名为绰奇的妹妹嫁给太祖作为侧室。这几位姐妹后来均被太宗尊称为“德和母”(dehemc),即满语“姨母”之意。②

根据《满洲实录》等记载,太祖曾经前往叶赫部,叶赫东城贝勒杨吉磬见太祖相貌非常,便对太祖说:“我有小女,堪为君配,待长缔姻。”太祖说:“若缔姻,吾愿聘汝长女。”杨吉努回答说:“我非惜长女不与,恐不可君意。小女容貌奇异,或者称佳偶耳。”于是“太祖遂聘之”③。万历十六年,杨吉磬去世,其子纳林布禄在九月亲送孝慈高皇后来归。因为目前尚不清楚继妃与太祖是在何时失和,所以无法推定孝慈高皇后嫁入之后是由侧室立为第三位嫡室,还是直接作为第三位嫡室娶入。后来成书的《满洲实录》内,孝慈高皇后被称为“中宫皇后”,满文作“dulimbaiambafujin”④,直译为“中部(中室)的大福晋”。

万历三十一年,孝慈高皇后病笃。当时,太祖与叶赫部的关系已经势同水火,以至于孝慈高皇后临终想要请母亲前来一见均被其兄纳林布禄拒绝。同年九月二十七日,孝慈高皇后崩逝。根据初修本《太祖武皇帝实录》记载,孝慈高皇后“其面如满月,丰姿妍丽,器量宽洪,端重恭俭,聪颖柔顺,见逢迎而心不喜,闻恶言而色不变,口无恶言,耳无妄听,不悦委曲谗佞辈,吻合太祖之心,始终如一,毫无过失。太祖爱不能舍,将四婢殉之,宰牛马各一百致祭,斋戒月余,日夜思慕痛泣不已,将灵停于院内,三载方葬于念木山。”⑤以此观之,孝慈高皇后与太祖的夫妻关系应该比较融洽。太祖也曾经称孝慈

——————————

①此段叶赫纳喇氏谱系,整理自《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叶赫纳兰氏八旗族谱》《清代谱牒档案(缩微胶卷)》。

②谨按,关于太宗之姨母,有学者引《承德县志书》认为太宗之姨母有二位,其一嫁乌喇部贝勒满泰,其二嫁乌喇部大臣瓜尔佳氏胡尔哈器。可参见陆海英:《昭陵“舅姨子孙”、“千丁人夫”及“食辛者库人”简述》,《满族研究》1996年第4期。王艳春:《浅析清代护陵的特殊群体——国戚舅姨子孙》,《满族研究》1998年第3期。但是经过与史料、档案核对,发现这些说法或是出于断句错误造成的误读,或是与官书记载有明显差异。此处以《太宗文皇帝实录》记载为准。可参见《太宗文皇帝实录》卷11,崇德六年正月癸卯条,《清实录》,第2册,第151页。

③《满洲实录》卷2,《清实录》,第1册,第73、74页。

④《满洲实录》卷8,《清实录》,第1册,第416页。

⑤潘喆、孙方明、李鸿彬编:《清入关前史料选辑(第一辑)》,第322页。

高皇后所生的第八子太宗是“为父我之爱妻所生唯一子嗣”①,此处“我之爱妻”原文满文作“minihajisargan”②,直译为“我之亲爱之妻”,其关系之融洽可见一斑。

崇德元年,孝慈高皇后之子太宗正式称帝,对孝慈高皇后进行追谥。孝慈高皇后的满文谥号格式与后来其他皇后均不同。在汉文上,她们均是以“孝某”为格式。满文上,其他皇后格式均与汉文顺序相同,为“hiyoosungc某”,而孝慈高皇后的满文谥号则是“gosinhiyoosunggadergihuwangheo”,③直译为“仁慈孝顺高皇后”。

四、大妃

[简介]

太祖大妃,乌喇纳喇氏,乌喇贝勒满泰之女,名阿巴亥。万历十八年(1590年)生。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十一月嫁与太祖为侧室,后立为嫡室。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七月十五日,生第十二子阿济格。万历四十年(1612年)十月二十五日,生第十四子和硕睿忠亲王多尔衮。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二月二十四日,生第十五子和硕豫通亲王多铎。天命五年三月,因窃藏财物获罪,废嫡室之位,与太祖分居。之后又恢复嫡室身份。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一日,太祖崩逝,遣命以殉,乃于十二日辰时殉薨,年三十七岁。与太祖同殓,暂安沈阳城中西北隅。天聪三年二月十三日,奉安盛京福陵。顺治七年(1650年)七月,以子和硕睿忠亲王多尔衮功,追上尊谥曰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升衬太庙。顺治八年二月,因子和硕睿忠亲王多尔衮罪,夺谥撤享。

[概述]

大妃出身乌哈国主系纳喇氏(纳齐布禄系纳喇氏)。乌喇国国主与哈达国国主两家之共同祖先名为纳齐布禄。纳齐布禄之孙名为佳穆喀硕珠古,其生有四子,第一子都勒希后代形成乌喇部,即乌喇部国主家系;第二子扎拉希、第三子舒和忒、第四子绥屯后代形成哈达部,即哈达部国主家系。都

——————————

①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阁藏本满文老档》,第19册,第188页。

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阁藏本满文老档》,第17册,第303页。

③綦中明:《满语名号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第70页。

勒希之曾孙名为布颜,即乌喇第一代国主贝勒。布颜传子布罕,为第二代国主贝勒。布罕生有三子,依次为布丹、满泰、布占泰,其中满泰和布占泰分别是第三代和第四代国主。大妃即是第三代国主满泰之女,本名“阿巴亥”,亦作“阿巴海”,满文作“abahai”,出自《满洲实录》。①满泰至少生有五子,依次为撮胡里、纳穆达里、阿布泰、博金达里、布达里,其后裔均被编入正白旗满洲。

按照堂亲辈分计算,和硕庄亲王舒尔哈齐之福晋乌喇纳喇氏是大妃的亲姑母,太宗继妃乌喇纳喇氏是大妃的嫡堂姑母,②太祖的继母哈达纳喇氏是大妃的远族姑祖母,太祖的侧室哈达纳喇氏则是大妃的远族姑母。顺便一提,后来世宗雍正帝的原配孝敬宪皇后乌喇纳喇氏虽然与大妃年纪相差很多,但是她们均是都尔希的后代,而且是平辈。③

根据《满洲实录》等记载,万历二十九年十一月,乌喇贝勒布占泰将侄女大妃送至太祖处成亲。当时孝慈高皇后仍然是太祖的嫡室,所以大妃成亲之初是侧室身份。数年后,孝慈高皇后病故,大妃递补其位,成为太祖的第四位也是最后一位嫡室。在《满洲实录》内,大妃被称为“继立之后”,满文作“amagaambafujin”④,直译为“后来的大福晋”,后世称其为“大妃”。

天命五年二月,大妃因犯窃藏财物、违背汗意等罪,理当处死,太祖因顾念其幼子,故而将大妃废位,与之分居。在《满文老档》中,“废位”之原文满文作“tereciambafujincihokome”⑤,直译为“自此从大福晋(之位)解任”,其中“hokome”一词有“离开”“离婚”“遗弃”“解任”等意。但是从后来的事实来看,太祖与大妃的矛盾在之后有所缓和,并恢复了大妃的嫡室身份。以至于太祖在崩逝之前,感觉自己行将不起,便“遣人召后迎之”⑥,这里的“后”即是大妃。

太祖崩逝之后,大妃被勒令殉葬。初修本《太祖武皇帝实录》记载:“帝

————————————

热门小说推荐
苟在废土

苟在废土

我叫陈涯。  我是一名荒野主播。  世界核平了。  我重生到一百五十年后的废土世界。  我躲在水井里,外面是一头房屋大小的超级变种野猪。  猪刚鬣!  它...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