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宫廷生活]
孝圣宪皇后被世宗纳为妾室之后一直是格格名号,位在侧福晋年氏(敦肃皇贵妃)、和李氏(齐妃)之下。在世宗即位之后,孝圣宪皇后获封为熹妃。至雍正八年,随着敦肃皇贵妃以及弘时等人的故去,高宗作为世宗继承人的身份愈发稳固。在此背景之下,孝圣宪皇后也由熹妃被晋封为熹贵妃,但是因故没有正式举行册封典礼。③从雍正九年底开始,孝圣宪皇后已经成为后宫的首领。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世宗崩逝,孝圣宪皇后所生的高宗即位,尊其为皇太后,四十四岁孝圣宪皇后开始颐养天年的生活。
高宗对孝圣宪皇后极为孝顺,晨昏定省,而且经常奉其巡幸。孝圣宪皇后的出身门第虽然普通,但或是因其父母均有长寿基因,孝圣宪皇后身体一直比较健朗,故而作为皇太后享受了四十余年的悠游时光。乾隆四十二年正月,高宗奉孝圣宪皇后往圆明园,孝圣宪皇后住在长春仙馆。同月二十三日子时,孝圣宪皇后病重,高宗在长春仙馆问侍。当日丑时,孝圣宪皇后崩逝,高宗“哀痛号呼,擗踊无数”。④奉孝圣宪皇后还宫,在慈宁宫正殿停灵。高宗追忆孝圣宪皇后道:“朕蒙圣母皇太后鞠育恩慈,情深罔极。临御四十二年,承欢奉养,深荷慈愉。且见圣母动履康强,不烦扶掖,私心庆慰。……
————————————
①《星源集庆》,季羡林主编:《中国少数民族古籍集成》,第64册,第238页。
②谨按,目前已知在康熙朝《奏销档》中记载,康熙四十五年时,孝惠章皇后将一位镶白旗的秀女指赐给世宗为妾室,但是这位秀女并不是孝圣宪皇后。同时应指出,目前已知的康熙朝档案尚不全面,有待进一步研究。
③谨按,关于孝圣宪皇后晋封为熹贵妃的情况,由于官书记载不详,且未举行过册封典礼,故而一直存有争议。有学者认为孝圣宪皇后是在雍正八年晋封为嘉贵妃,有学者则认为是在雍正十年。目前根据内务府奏销档得知,在雍正八年十二月初七日,内务府曾经承办制作“熹贵妃”和“裕妃”的冠服,并上奏讨论冠服等级,见《口奏绿头牌白本档案奏销档》,雍正八年十二月初七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由此可知,孝圣宪皇后和纯懿皇贵妃均在雍正八年晋位。
④《高宗纯皇帝实录》卷1025,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庚寅条,《清实录》,第21册,第743页。
今春恭奉皇太后幸御园,初九日,于九洲清宴侍膳观灯,五世一堂,同伸欢忭。是日慈颜康豫,不减常年。朕方庆幸,以望七之龄,得侍望九圣母,实从来史册所未有。十一日,进宫斋戒。十四日,祈谷礼成,回御园请安,知圣母偶尔违和,旋进参药调治,体亦稍安。不意疾寻反复,圣母犹不欲令朕知慈躬病剧,恐朕忧烦。然势日以增,急难平复。朕昨两次诣寝宫问安,圣母言笑如常,惟气力稍觉疲倦。谕朕云:‘颐养数日,可即就痊。’朕亦冀可克副慈谕,讵意将及夜分,痰忽上涌,遂至大渐。遽于二十三日丑时仙驭升遐。奄弃朕躬,一何迅速。昨日未时请安以后,竟无由再仰懿颜。呼天抢地,痛何能极。”①亦可看出高宗对孝圣宪皇后深厚感情。
[封谥释义]
孝圣宪皇后原本的封号为“熹”,满文作“fengsenggc”②,意为“有福分的”“有造化的”。后来获得的谥号是“圣”,满文作“enduringgc”③,意为“神圣的”“圣贤的”。
第二节清世宗雍正帝潜邸时的四位有号主位
一、敦肃皇贵妃
[简介]
世宗敦肃皇贵妃,原镶白旗汉军后抬镶黄旗汉军年氏(年佳氏),一等公、巡抚年遐龄之女。事世宗于潜邸,为侧福晋。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三月十二日,生第四女。康熙五十九年五月二十五日,生第七子福宜。康熙六十年(1721年)十月初九日,生第八子和硕怀亲王福惠。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圣祖崩逝,世宗即位。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诏封为贵妃。同年五月初十日,生第九子福沛。十二月二十二日,以文华殿大学士嵩祝为正使,礼部右侍郎三泰为副使,册封为贵妃。雍正三年十一月病重。同月十五日,诏晋为皇贵妃。雍正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薨,谥曰敦肃皇贵妃。乾隆二年三
——————————
①《高宗纯皇帝实录》卷1025,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庚寅条,《清实录》,第8册,第736、737页。
②《册立纳喇氏为皇后》,雍正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登录号:163537-001,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内阁大库档案。
③綦中明:《满语名号研究》,第75页。
月初二日,奉安泰陵。
[家族背景]
世宗敦肃皇贵妃出身广宁年氏,是入旗的汉人。根据史料记载,年家本姓严,祖籍安徽怀远,后来“严”逐渐被讹为“年”,遂以年为姓。明朝晚期,其家族从安徽怀远迁居到辽东广宁。清太祖起兵之后,敦肃皇贵妃的曾祖父年有升被俘,編入镶白旗包衣旗籍。顺治十二年,年有升之子年仲隆考中进士,年家一族因此脱离包衣旗籍,改隶镶白旗汉军旗籍,这位年仲隆即是敦肃皇贵妃的祖父,后来仕至知州。
年仲隆生子年遐龄,年遐龄由笔帖式出身,仕至湖广巡抚,生有至少两子三女。两子之中,居长的是年希尧,生于康熙十年,仕至工部侍郎;居幼的是年羹尧,生于康熙十八年,以康熙三十九年进士出身仕至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功封一等公,是康雍两朝举足轻重的臣子,最终在雍正三年失脚,于雍正四年被赐自尽。三女之中,除敦肃皇贵妃外,一位嫁给镶白旗汉军知县胡凤晕为妻,一位嫁给正红旗汉军两广总督杨琳之子户部郎中杨晏为妻。敦肃皇贵妃比年希尧和年羹尧都要年幼,大约生在康熙三十四年前后。年家自年仲隆脱离包衣旗籍之后,年遐龄和年羹尧两代都仕至高官,年羹尧的两任嫡妻第一任为康熙朝重臣明珠的孙女,第二任为英亲王府出身的宗室后代,这显示年家凭借科举以及高官为基础,已经跻身世家婚姻圈。
康熙三十七年三月,世宗以皇四子的身份被恩封为多罗贝勒,封人镶白旗。按照制度,他领有镶白旗满洲、蒙古、汉军三种佐领各数个,以及镶白旗包衣佐领、管领各数个。康熙四十八年十月,晋封为和硕雍亲王之后,所领佐领、管领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已知敦肃皇贵妃一族所在的镶白旗汉军佐领,即是在康熙四十八年作为世宗从多罗贝勒晋封为和硕雍亲王的增管佐领划为世宗属下。世宗即位之后,将敦肃皇贵妃一族抬入镶黄旗汉军旗分,并且在雍正二年将年氏一族与其他抬旗人等合编为新的佐领,作为年氏的世管佐领,最终因雍正三年年羹尧获罪而撤销,①而年家却依然留在镶黄旗汉军旗分内。②
——————————
①《都统观音保等奏请废黜年奠尧子年富等官爵事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下册,第1162页。
②此段年氏谱系,整理自《年羹尧之死》《八旗通志初集》《钦定八旗通志》《爱新觉罗宗谱》。
[入宫背景]
在清代王府之中,侧福晋与妾室的身份存在明显差异。侧福晋是经过官方手续,在宗人府存留有记录,被正式承认的,处于嫡妻与妾室之间的一种身份。以出身进行划分,王府的侧福晋主要有内务府包衣出身、本府属人出身以及本府包衣出身三种情况。以娶进方式进行划分,王府的侧福晋主要有直接作为侧福晋娶入以及先作为妾室再“请侧”成为侧福晋两种情况。直接作为侧福晋娶入的,大多是由皇帝直接“指婚”。至于“请侧”,指的是由王府上奏宫中以及宗人府,请求册封某位妾室为侧福晋,故而称为“请册”。
前文已述,敦肃皇贵妃是世宗在潜邸时的属人。属人本身即有服务属主之义务,男性属人在外宅供驱使,女性属人则在内宅供驱使。敦肃皇贵妃的父兄虽然都是高官,但是作为属人的义务并不因此而削减,所以敦肃皇贵妃一样有侍奉世宗藩邸之义务。至于敦肃皇贵妃究竟是作为下五旗旗分佐领下人之女参加挑选八旗秀女,在其过程中被皇帝或皇太后指赐给尚为皇子的世宗为侧福晋,还是在属主世宗的藩邸内充任使女而被收为妾室,进而获得侧福晋册封,关于这点目前尚不明确。世宗后来在上谕中提及:“贵妃年氏,秉性柔嘉,持躬淑慎。朕在藩邸时,事朕克尽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谨,驭下宽厚和平。皇考嘉其端庄贵重,封为亲王侧妃。”①在清代官方行文中,由皇帝直接指赐之侧福晋均用“指赏”“指赐”“指给”等字样,而世宗上谕中却称圣祖将敦肃皇贵妃“封为亲王侧妃”,加之,上谕中先指出敦肃皇贵妃在潜邸时侍奉世宗与孝敬宪皇后,然后才提及册封侧福晋之事,似与直接指赐有别。故而此处认为敦肃皇贵妃是先以属人身份入世宗潜邸侍奉,成为世宗妾室之后,因为品性端庄,被圣祖封为侧福晋。
[宫廷生活]
世宗在藩邸时只有两位侧福晋,除敦肃皇贵妃之外,另外一位是齐妃李氏。齐妃比敦肃皇贵妃年长,生育子女也比敦肃皇贵妃早,获得侧福晋册封可能也早于敦肃皇贵妃。但是,由于敦肃皇贵妃门第较高,且其兄年羹尧在当时是朝廷倚重的臣子,故而在世宗即位之后,敦肃皇贵妃直接获得贵妃的位分,而同为侧福晋的齐妃只获得妃位。
——————————
...
...
...
李恪一朝穿越大唐,成为了三皇子吴王。因未能熟悉走势,懵逼的他未能如时参加李世民生辰宴完蛋,这下麻烦了!好在有天道系统加持,李恪带着系统的奖励屁颠屁颠登场。李恪父皇,赶紧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