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4章(第3页)

特殊格格刚入宫之称呼具体位分不定

无册封之主位(庶妃)贵格格有时改称为“贵人”

常侍女子有时改称为“常在”

使唤大女子开始改称为“大答应”

其他使唤小女子推测为官女子(宫女)开始改称为“小答应”

经过以上四个阶段的发展,康熙朝后宫主位的位分等级制度趋于成熟,已经开始浮现后来定制内的基本形态。除去位分等级本身的发展更变之外,康熙朝后宫位分等级制度中还有两点值得注意:

其一,随着康熙朝后宫位分等级的逐步发展,顺治朝时期的“服缎疋数”也发展为正式的宫分制度。如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内务府档案提及当时后宫主位的服缎疋数称:“贵妃、妃各服五十匹缎……嫔各服三十匹缎……贵格格各服二十匹缎……常侍女子各服九匹缎……使唤大女子,各服八匹缎……使唤小女子各服六匹缎。”①这已经与乾隆之后定制内的后宫主位宫分基本一致。而顺治朝时,福晋级和小福晋级之下的格格级庶妃虽然均称“格格”,服缎疋数却并不统一,有服十余匹者,有服五六匹者,各不相同。康熙朝则通过宫分制度将其统一化,均以位分名号决定服缎疋数,体现了位分等级的优先性。

————————

①《奏销档》,康熙二十一年七月二十一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表2-11康熙朝与乾隆朝之后宫宫分对比

具体称呼康熙二十一年宫分乾隆朝之后定例①

贵妃五十匹六十匹

妃五十匹五十匹

嫔三十匹三十匹

康熙朝贵格格(贵人)乾隆朝贵人二十匹

二十匹

康熙朝常侍女子(常在)乾隆朝常在九匹十一匹

康熙朝使唤大女子(大答应)乾隆朝答应八匹七匹

康熙朝使唤小女子(小答应)乾隆朝官女子六匹六匹

其二,自入关之前便存在的“再醮”现象,至康熙朝初期依然持续。例如,康熙十六年五月,圣祖挑选内务府秀女时,内务府除报上五百余位内务府秀女之外,还报上了“守寡、离异妇人共八位”。这八位中的一位是“拖尔弼管领盛京佐领三官保之女寡妇,巳年,二十五岁,无疮、气味,满洲”。在此次挑选中被选入宫中,即是后来的贵人郭络罗氏。②而从康熙朝中后期开始,中原的纲常伦理影响逐渐加深,寡妇再醮等情况便逐渐从宫中消失。

三、清世宗雍正帝时期

清世宗雍正一朝虽然比较短暂,但是在这一时期内,后宫的制度也进一步完善。从后世史料来看,泰陵妃园寝内的低级主位与景陵妃园寝不同,其等级只有“贵人”“常在”“格格”三级。③但是与景陵一样,依然要从当时的档案中进行分析。

————————

①谨按,根据清宫的制度,宫分内的高丽布、三线布、粗布、夏布、金线、绒、棉花线、棉花、貂皮等,均不计算人表里(匹缎)数。

②《口奏绿头牌白本档案》,康熙十六年五月二十三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③《陵寝事宜易知》,转引自于善浦:《清代帝后的归宿》,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第127、128页。

有一份档案体现了雍正十三年(1735年)时后宫的宫分情况。根据档案内的内容来看,具体体现的应该是世宗雍正帝已经崩逝,而高宗乾隆帝尚未即位时的后宫情况:

雍正十三年

乾清宫主位:

裕贵妃

齐妃

热门小说推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