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两位娘子去了制糖作坊,里面还有订单在赶制。
现在做糖已经不再集中六七月份,几乎全年都有单子,谁让如今的蜂蜜越来越多。
正好碰到安丘来的车队,几人还打了招呼。
那车队人道:“这段时间怎么没见纪大人啊。”
以前来制糖作坊的时候,偶尔还能碰到,最近一段时间,根本见到人呀。
乐薇笑着道:“你要是去工业作坊园应该能见到他。”
“或许去工司冶炼处,几乎就在这两边忙。”
因为要改进炼铁的炉子,所以带着人一边设计一边建,这般着急,说是以后能帮振儿。
这事知道的人不多,乐薇更不会说出去,就连李娘子都没多讲。
在曲夏州建钢材厂,如何能帮远在广宁卫的侄儿,乐薇并不知道,难道是做兵器?
可这么远的地方,人家那边也有做兵器的地方吧。
但陶乐薇对相公很有信心,他们只要照做即可,不需要多问的。
话是这么说,她跟李娘子还是要收拾点东西给孩子们寄过去。
听说广宁卫比曲夏州还要冷,必须多送点东西。
至于其他的,就看相公的了。
纪楚这会确实在冶炼处,没穿官服,而是换了窄袖劲装,擦了头上的汗。
为了设计炉子,他们几乎日日跟各种炉子接触,看起来灰头土脸的。
正式接手冶炼处半个月,纪楚基本召集了本地所有铁匠,以及数科懂得冶炼的夫子。
不仅如此,再有数科联盟做后盾,又汇集能找到的所有技术。
有了这些之后,就到他们融会贯通的时候了。
纪楚有思路,其他人有技术有能力,大家埋头在冶炼处做事。
以至于不少人都觉得,怎么突然听不到纪楚的名字了?
自从他第一次到州城,便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尤其是官场上,他的名字说是如雷贯耳也不为过。
曲夏州每次有轰动的大事出现,肯定有他啊。
今年棉花标准出来之后,几乎能满足各类人的需求,所以棉花市场尤为火热。
那永锦府的织造户们日日都在。
这种情况下,还是不见他的踪影。
总不能因为他的名声过于响亮,犯了忌讳吧?
那也不应该。
给广宁卫赶工那十万棉衣棉裤,足以让兵部出身的新知州很喜欢他啊。
难道得罪了沈通判?
更不会啊,沈通判为许大人的旧部,对纪楚更没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