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在昌河州同知通判想着怎么挽回纪大人名声时,纪大人已经开始注意细枝末节了。
纪振反而只是点点头,明显把眼前的白婵婵依旧当小孩看。
在他看来,他们之间交集并不多。
顶多是白婆婆跟白婵婵被接到沾桥县县城过冬时,他帮过几次小忙。
而这样的忙,他帮过许多人,所以不会放在心上。
纪楚听到之后,拍拍侄儿肩膀。
算了,年轻人的事年轻人自己管。
他还是等着京城那边的好消息吧。
只要滇州府的修路的事正式通过,那昌河州可以种棉的消息,就能往外透露了。
昌河州可以种棉。
可以种很多很多棉花。
让本地二十多万百姓,都穿得起棉衣,盖得起棉被。
第117章
京城的消息还要等。
滇州府能不能修路,就看工部跟滇州府乡党的努力。
纪楚能做的,就是把昌河州能种棉花的消息暂时瞒着,好给他们争取时间。
但看在其他人眼中,则是另一种感觉。
所有人都对大人满怀期望。
可是大人这第一件事,就做失败了。
不仅失败,还是大张旗鼓地失败。
故而昌河州州城的官吏,看向纪大人,乃至李师爷等人的时候,都带了些小心翼翼。
就怕他们不高兴了,牵连到自己。
可看着纪楚非但没有恼怒,态度反而极为平和,大有一种失败就失败,打不了从头再来的气势。
这份心态,倒是让大家敬佩不已。
说实话,不管是本地官吏,还是州城百姓。
对纪楚这次“失败”,并没有抱有嘲笑的态度。
更多应该是可惜?
毕竟纪大人是为昌河州做努力,他还是主动来这么偏远的地方。
有这份心,他们就很高兴了啊。
州城茶馆酒楼也有讨论,说的话也大同小异。
“纪大人一来,就带来滇州棉试种,也没成。”
“正常啊,西北棉都没成,这滇州棉更难。”
“大人的心没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