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这都是衙门的营收。
尤其租地,让户司主事已经高兴许久了,有了租金进账,还怕下半年发不起月俸吗?!
肯定不会啊!
他们踊跃办作坊的最直接好处,这不就来了。
户司主事还经常去郊外看麦田跟棉花田。
虽然距离收获还很远。
可至少有个念想。
因为从去年开始,昌河州陆陆续续来了一两万人。
这一两万人,除了一部分罪犯之外,其他的都是各地佃户。
佃户们最显著的特征,肯定是会种田啊。
经过他们开耕的土地,那是实打实的精耕细作。
开荒的时候也格外卖力。
至今也就半年时间,本地已经增加田地一万多亩。
放到之前,昌河州耕地面积不减少,户司主事都要谢天谢地。
现在直接增加了这样多,而且大有继续增长下去的趋势,他能不高兴吗。
这也是实打实的政绩啊。
没想到在这种偏远之地,还能捞到如此功绩,也算他幸运。
怪不得知道纪大人要来昌河州当知州,自己又是他的下属时,同乡同僚会表示羡慕。
没办法,谁让他运气好!有这样的上司啊。
漳兴四年一开年,这才三月份,就有这么多的好消息,让户司主事走路都是不一样的。
等到三月中旬,养殖作坊陆陆续续开设起来,租金也收到财政里,户司主事已经彻底成为纪大人的跟屁虫。
纪楚看得想笑,干脆道:“你最近去过官学没。”
没有啊。
官学怎么了。
纪楚把学政递来的文书给他看。
昌河州发展得快,事情也多,差事一件接着一件。
种植养殖发展得都很顺畅。
没想到学校那边,同样有了结果。
昌河州州学的畜牧学科变得极为火热,甚至有外地学生跑过来想学手艺。
可惜的是,这州学对本地学生象征性收点银子。
但外地的学子过来,学费就不便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