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这种机会简直千载难逢,肯定轮不到平日偷懒的官员。
倒是之前冒着风雪,也要跟纪楚前去查看棉花的两个县令被额外调动,让他们跟着纪楚一起到岐州“开荒”。
前年那会,棉花的事还没着落,这两位县令一听说纪大人要去广宁卫看棉花,争抢着跟过去。
因此,去年学习种植棉花的名额也多给了他们一些。
今年两人都到任期了,眼看着明年要挪地方,纪大人再带他们去岐州,这不是提拔,还能是什么啊。
这两位县令别提多兴奋了。
岐州虽然远,但那是开荒啊,需要做的事极多,他们不怕事多,就怕有劲没地方用!
能发挥自己的才能,那是天大的好事。
没被选到的官员则扼腕叹息。
让他们之前躲懒,现在好了吧?
当然,也有勤勤恳恳做事,却没被带走的。
这一部分则因为昌河州离不开他们。
比如李师爷,以及州衙门各司主事。
纪楚带走的,基本是下面有才干的副手。
各司主事欲言又止,把他们得力手下都给挖走了,他们怎么办啊?
不过纪大人开口,没人不听的。
七月初五,纪楚告别家人,又跟李师爷交代事情,带着随从,官员等人前往岐州。
他走得很是低调,现在过去就是收拾烂摊子,没必要大张旗鼓。
路过广宁卫时,又把李纹,纪振,还有邓将军挑出来的几位精壮将士,以及两队士兵。
这算是文武官员都有了。
文官共计十二人,武官九人。
其余书吏差役士兵则有三十七位。
如此的班底放在其他州,人数肯定不多。
但在仅有二十六万人的岐州,已经算不错的了。
再加上本地官员,一定能治理好岐州。
纪楚跟岐州打过不少交道,还是头一次过来,看着岐州低矮的房屋,荒废的土地,还有眼神怯懦的百姓,实在让人心里不忍。
跟着纪楚身边的石天一石县令道:“大人不必忧心,咱们很快就能把这里建设起来的。”
另一位县令卞恺也道:“是啊大人,我们可是信心十足。”
而钮海则带着众人州城门前等着,别看他今年只有十七,但心里稳得住,他爹话不多,却也是靠谱的。
只是他们到底离开岐国多年,物是人非,很多东西本就无力去管,如今更是如此。
这也是钮海父子两人,确定要把岐国变为岐州的原因。
钮海再次看到纪大人,心里简直无比敬佩。
无数人都说他只有十七岁,可心思拿得准,做事很有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