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光讲理论很难理解,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假设某款雪球产品的投资期限是一年,年化收益率为18%,有投资者买了1000万元。
这款产品挂钩的是中证500指数,产品发售时中证500为7000点,当指数上涨5%,也就是涨到7350点时触发“敲出”,指数下跌20%,也就是跌至5600点时触发“敲入”。
根据中证500指数的涨跌投资者会面临四种情况。
1.不到一年“敲出”,这时投资理财提前结束,根据经过的期限计算收益。
比如,买入3个月后“敲出”,投资者拿回1000万元本金的同时获得的收益=1000万*18%12*3=45万元。
相当于按照18%的年化收益率赚了3个月利息。
又比如,9个月“敲出”,收益为1000万*18%12*9=135万元。
2.一年里既未“敲出”又没“敲入”。
中证500指数一年里始终在5600点至7350点间上下波动,没有超出过这一区间。
投资者持有产品到期后结算,可以获得全部投资收益,也就是一年赚了180万元。
3.年内“敲入”,到期时回到7000点上方。
指数先大跌触发“敲入”,到期时涨回了购买产品时的点位(7000点)之上。
这种情形下不亏也不赚,没有收益,只能拿回1000万元本金,白折腾了一年。
如果大跌后大涨、“敲入”后又“敲出”了,那么按照第一种情形结算已过期限对应的收益。
4.年内“敲入”,到期时未能涨回7000点。这是最惨的,不仅没有收益而且会遭遇本金损失,亏损比例与指数下跌的比例相同。
比如,买入5个月后触发“敲入”,产品到期时的中证500指数相对于7000点跌去15%,投资将亏损150万元,一年后只能拿回850万元本金。
从上面四种情形能够发现其实雪球产品的安全垫是比较厚的,中证500指数一、两年跌20%可不是容易的事情,这是很多土豪将雪球产品理财“神器”的原因。
可是国内大A经常不走寻常路,有时候会联起手来“杀富”,故意杀一波狠得,所以一直玩,真把这个当成理财产品的人,尤其是加了杠杆的,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被收割,捡尸。
吕一道的这个身份是真实的,有关部门已经摸过底了,确实是有这样一个人,也确实是在做这方面的业务,做的还挺成功的,在业内小有口碑,身家多少不好说,但绝对不算穷人,还认识一些富豪跟高净值的客户。
大家对他印象还可以,评价挺高的。
虽然今天是跟李沁第一次聚餐,私下面基,但这些大粉站姐之前是有见过面,一起吃过饭的,所以相互间也算是认识。
因为雪球听起来很靠谱,很安全,所以还真糊弄到了不少人,例如这个叫做刘振华的地产富商就对雪球很感兴趣,专门质询过吕一道,甚至打算先投个一千来万试试水。
不带杠杆就是18%的年回报率,带上杠杆,例如五倍,约等于一年翻倍。而且只要赌一年内股指跌幅不会超过20%就行。
整个2012年全年,股市上涨了1.6%,收盘于2236,年中最高点是2478,最低跌破过2000点,进入13年后整体波动是在2000-2500点之间,现在指数是在2200-2300波动,其实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入场时机,还挺安全的,怎么看也不可能跌到180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