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57章155【北扩?】(为盟主“为溪式谷”加更)
李邦华没来旁听审判,他早就猜到了结果。
什么《大明律》,什么《明大诰》,那都是扯淡的,真正目的是要向士绅摊牌。
王元禄,本来是要被树立为士绅楷模,现在却变成了被镇压的典型!
制定法律,是一件很严谨的事情,《大明律》删改调整三十年才定型。赵瀚暂时无法自定法律,临时整出来一部,乱编纯属自找麻烦,照抄又会惹人笑柄。
满清就干过这种事情,起兵造反之后,硬要自创满文。
于是就让两个所谓的饱学之士,仿照蒙古文来创制满文。清军都还未入关,满文就名存实亡。入关之后那就更搞笑,城里的许多事物,还有朝廷的许多官职,根本无法用满文来表达。
便是清朝的某些圣旨,用汉、满、蒙三种文字书写,汉文和蒙文都没啥问题,唯独满文经常出现歧义。
至少在赵瀚占据半壁江山之前,都得用《大明律》来治民,顶多在此基础上进行增删。
士绅们纷纷散去,心中各怀鬼胎。
有人觉得赵瀚能成事,虽对其做法非常不满,却似有雄主之姿。于是,让族中士子全部出山,忍辱负重去做小官小吏,甚至试图加入宣教团。
这类士绅,你手腕越硬,他们就越服气,越认为你能夺天下。
也有人觉得赵瀚倒行逆施,开始琢磨逃跑计划,慢慢运走家中钱粮,然后举家逃去南昌那边。对外就说没有从贼,只是暂时蛰伏,现在终于逃出了贼窝。
赵瀚之前一直含糊不清,今天敞开了说,士绅们反而下定决心站队。
因为北方已传来消息,老朱家的祖坟被挖了,大明龙脉被流贼给毁了!
如今别说朝廷大员,便是地方士绅,都知道大明时日无多。当然,他们不认为鞑子能成事,都觉得该是哪路反贼能重整江山。
凤阳皇陵被毁,对大明威望的打击,甚至过了北京遭受围攻。
赵瀚让文吏把今天的审判过程,抄写分给三县官员,让当官的照着这种做法审案。
费映珙正要去跟赵瀚见面,宋应星已经上前,拱手说:“总镇做事,颇有章法,某愿从之。”
“得先生之助,大事可成矣。”赵瀚非常高兴。
宋应星这种明白人,真的不用多劝,让他自己观察施政便可。他那几篇文章,指出大明各种关键问题,而赵瀚的施政则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可谓,一拍即合。
历史上的宋应星,做了几年教谕之后,家里出钱给他买正八品推官。只干了两年,自己辞官归乡。后来又被举荐为知府,不但不贪,反而捐钱恢复府衙、修复书院,干了半年同样辞官。南明小朝廷征召他,宋应星干脆推辞不就。
宋应星对大明已经绝望,因为他看得太透彻了,完全提不起做官的心思。
赵瀚的所作所为,在别人看来是倒行逆施,在宋应星看来却能够匡扶天下。他那篇论财的文章,反复使用“剥削”、“割削”等词汇,对大户盘剥小民深恶痛绝。
赵瀚干了他不敢干,甚至不敢去想的事情!
赵瀚把宋应星拉到旁边私语:“君知火铳铸造之法,亦知火药制造之法,可否为我铸造鸟铳?”
宋应星拱手道:“请出兵北上,占领分宜、新喻二县。”
“春耕之后就出兵。”赵瀚爽快答应。
这听起来很扯淡,赵瀚过年的时候,刚从那边撤兵回来,现在又要杀回去?
但是,想要打造火器,就必须出兵!
...
传说中破军七杀贪狼三星齐出,便是天下板荡改朝换代之时。一个表面看还处在盛世,但平静的表面下却是危机重重。内有诸王夺嫡,外有敌国虎视眈眈的朝代,却突然出现三星联动的天象异变。暗藏野心,手握天下财富有三成的勋臣之后。夺嫡之争越演越烈,甚至动辄刀兵相见的诸皇子。雄踞西北,一心想要割据一方的游牧铁骑。还有潜藏在西南,时刻不忘恢复故国的前朝余脉。三凶星的预言,究竟会落到谁的身上?黄琼,一个自幼生长在冷宫中的皇子,面对复杂的局面,究竟该如何破茧而出,该怎样才挽回危局重定河山?...
...
十级官路,一级一个台阶。刘项东重生归来,从乡镇城建办主任起步,把握每一次机会,选对每一次抉择,一步步高升。穷善其身,达济天下。为民谋利更是他的追求。小小城建办主任,那也是干部。且看刘项东搅动风云,在这辉煌时代里弄潮而上,踏上人生巅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