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41章 239团练(第1页)

第241章239【团练】

赵瀚微笑看向张秉文:“你要考试?”

张秉文拱手说道:“四书五经就不必考了,小学与中学内容太过简单,跟当年考秀才没什么区别。请总镇出题,考《大同集》、《数学》和《几何》?”

“不必考了,我相信你。一个布政使,还不至于说这种谎话。”赵瀚说道。

张秉文再次拱手:“多谢总镇信任!”

赵瀚突然问道:“你对天下大势怎看?”

张秉文立即打起精神,这才是真正的考试:“大明国库空虚,吏治败坏,兼并严重,早已积弊难返。西北流寇,奔走不休,无法停下来安定展,不过是大股的马匪而已。什么时候,流寇能把官兵打得到处跑,这些流寇才能设官建制,才有争夺天下的本钱。辽东鞑贼,异族耳。但就此时而言,鞑子已经创建制度,一旦大明朝廷崩溃,比流寇更有机会争天下。至于江西,不须我再复述。”

赵瀚非常满意,又问:“可知接下来我如何展?”

张秉文说道:“南直隶,天下菁华之地。可从广信府东出,先占浙江。再乘水师顺长江而下,水陆夹击,必克南京、太平、镇江诸城。如此,江南定矣,半壁江山唾手可得。”

“那我今年该打浙江?”赵瀚笑道。

“非也,”张秉文说道,“以总镇之性情才智,必先下湘南,再下广东、福建。”

赵瀚愈满意,问道:“为何如此?”

张秉文分析道:“江南若失,大明亡。鞑子必然破关,建制称帝之鞑子,将迅占领河北。未经建制的流寇,绝对不是鞑子的对手。而在此之前,只要总镇敢动南直、浙江,大明朝廷肯定不顾一切,尽遣北方六省之军,全力与江西进行决战。那时的局势,就变成总镇独自应付朝廷大军,流寇和鞑子反而坐收渔翁之利。何其不智也?”

“那我为何先下湘南?”赵瀚问道。

张秉文说:“湖广熟,天下足,洞庭湖天下粮仓也。值此乱世,粮食最重,谁能让百姓吃饱,谁就能问鼎天下。”

明代中前期,大明的主要产粮地是江南,准确的说是长江下游和太湖周边区域。

但从明代中期开始,这些地方人口不断繁衍,而且又大量改种经济作物,导致粮食供应严重不足。而湖广又被开出来,由此成为天下粮仓。江南诸府的粮食,很多都是湖广、江西运去出售的。

因此,赵瀚不必打下江南,他只要占据湖广、江西产粮地,就能随时卡住江南地区的脖子。

张秉文继续说道:“至于福建、广东,海贸乃天下大利。一旦开海,打击走私,赋税不比南直、浙江更少。”

“哈哈哈哈!”

赵瀚开怀大笑道:“君乃大才也。”

张秉文虽是桐城人,但在福建做过兵巡道,他深知福建海贸的利润有多大。

大明朝廷不好下手,赵瀚却可随便搞,狠狠杀一批走私的商贾。随便怎么杀,反正不牵扯他的利益,张秉文对此乐见其成。

赵瀚让人拿来一份情报,递过去说:“先生请看。”

张秉文有些好奇,扫了一眼,却是抄来的朝廷邸报。

今年元宵节都没休息,正月十四整出一个文件,崇祯接受工部给事中傅元初的建议,下令在福建开海征收关税来助饷。

张秉文摇头叹息:“唉,大明根基已坏,即便开海,也收不上来几个税的。”

赵瀚又递出一份情报,也是正月份的,南京裁撤冗员八十九人。

“看来朝廷是真没钱了,居然开始裁撤官员,”张秉文好笑道,“可惜掣肘太多,真要裁剪冗员,南京至少能裁三百人。而且,怎不多裁几个侍郎?官职最高者只是几个主事。”

热门小说推荐
定河山

定河山

传说中破军七杀贪狼三星齐出,便是天下板荡改朝换代之时。一个表面看还处在盛世,但平静的表面下却是危机重重。内有诸王夺嫡,外有敌国虎视眈眈的朝代,却突然出现三星联动的天象异变。暗藏野心,手握天下财富有三成的勋臣之后。夺嫡之争越演越烈,甚至动辄刀兵相见的诸皇子。雄踞西北,一心想要割据一方的游牧铁骑。还有潜藏在西南,时刻不忘恢复故国的前朝余脉。三凶星的预言,究竟会落到谁的身上?黄琼,一个自幼生长在冷宫中的皇子,面对复杂的局面,究竟该如何破茧而出,该怎样才挽回危局重定河山?...

权力巅峰:从城建办主任开始

权力巅峰:从城建办主任开始

十级官路,一级一个台阶。刘项东重生归来,从乡镇城建办主任起步,把握每一次机会,选对每一次抉择,一步步高升。穷善其身,达济天下。为民谋利更是他的追求。小小城建办主任,那也是干部。且看刘项东搅动风云,在这辉煌时代里弄潮而上,踏上人生巅峰。...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