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53章251【三十人夺城】
明清两代,瑶民起义有个规律。
熟瑶造反,一般是官府压迫太重,跟农民造反没啥区别。
生瑶造反,一般是下山劫掠。就跟游牧民族寇边一样,因生存环境变得恶劣,跑来抢钱抢粮抢物资,成规模之后破坏性极强。
这次起义的八排瑶,全部属于“熟瑶”,即已经编户齐民,必须每年上缴赋税的瑶族。
刘新宇带着千家峒的瑶民,前去跟八排瑶义军接触,八排瑶立即带兵过来汇合。
“哥……张将军,”刘新宇介绍说,“这三位是油岭排的头目公,唐法银唐头目,盘承运盘头目,房知仁房头目。这三位是南岗排的头目公,李良勇李头目,盘恩浩盘头目……”
一大堆头目公,听得张铁牛有些晕,幸好名字都还很正常。
张铁牛搞不懂头目公是干啥的,详细打听之下,感觉这些瑶民的管理模式很奇特。
八排瑶,共有八个大型聚落,还有二十多个小型聚落。
如果把“排”比喻为大村,“冲”就是小村,“龙”则是村中小组。
瑶民先要选举瑶老,相当于选举村民自治委员会委员。
又从这些瑶老当中,继续选举干部。有天长公(大领),头目公(小头领),放水公(管理水资源),掌庙公(祭祀兼教育),烧香公(供奉香火),管事头(指挥战斗)。
天长公,两年换届一次,由瑶老轮流担任。
相当于村委会成员,轮流担任村长,两年一换。
头目公,两年换届,一新一旧。
相当于每个村小组,必须有两个组长。两年选举一次,一个老组长为正,一个新组长为副。
这些瑶民,不但实行选举制,还实行一夫一妻制。
而且必须是小家庭,新婚一年之内,小两口必须分家出去。
这三十多个瑶民村落起事,天长公(大领)由于年龄太大,都留在山里没有出来。但派出许多头目公(小头领),公推唐法银为临时大头目,率领两万多瑶兵前来与张铁牛接洽。
众人坐定,开始议事。
唐法银直接问道:“我们瑶民造反,是官府不遵守约定,每年征收的田赋越来越多。请问将军,如果赵天王当皇帝,这里的赋税该怎么收?”
张铁牛笑道:“我说了你们也不信,可以派人去江西打听打听。赵天王的田赋收得很轻,去年江西大旱,不但减免赋税,还给灾民粮食。”
“赵天王有儿子吗?”唐法银又问。
张铁牛说:“有一个。”
唐法银问道:“可曾婚配?”
“没有。”张铁牛道。
“那就好,”唐法银说道,“八排二十四冲瑶民商定,选一个最美丽的瑶族女子,嫁给赵天王的儿子为妻。只要双方结姻,八排瑶就永远效忠赵天王!”
张铁牛笑着说:“联姻恐怕有点困难,赵天王的儿子,还不晓得断没断奶。”
此言一出,众瑶族领愕然。
瑶族是不禁止对外通婚的,至少八排瑶不禁止。
根据八排瑶口口相传的歌谣,大概可以猜测其来源——
秦末赵佗带兵南征,为了巩固地盘,鼓励军士与本地人通婚。
淮南三苗军团的领房十六,娶了瑶族盘古王(女领),并生下三个儿子,此为瑶族房氏的始祖。房十六又招了个女婿,叫唐皇白,此为瑶族唐氏的始祖。
而且,在秦军将士与土著通婚之前,八排瑶很可能处于群婚制的母系氏族时代。
这些八排瑶的头目,开始窃窃私语,似乎在商量该怎么做。
...
传说中破军七杀贪狼三星齐出,便是天下板荡改朝换代之时。一个表面看还处在盛世,但平静的表面下却是危机重重。内有诸王夺嫡,外有敌国虎视眈眈的朝代,却突然出现三星联动的天象异变。暗藏野心,手握天下财富有三成的勋臣之后。夺嫡之争越演越烈,甚至动辄刀兵相见的诸皇子。雄踞西北,一心想要割据一方的游牧铁骑。还有潜藏在西南,时刻不忘恢复故国的前朝余脉。三凶星的预言,究竟会落到谁的身上?黄琼,一个自幼生长在冷宫中的皇子,面对复杂的局面,究竟该如何破茧而出,该怎样才挽回危局重定河山?...
...
十级官路,一级一个台阶。刘项东重生归来,从乡镇城建办主任起步,把握每一次机会,选对每一次抉择,一步步高升。穷善其身,达济天下。为民谋利更是他的追求。小小城建办主任,那也是干部。且看刘项东搅动风云,在这辉煌时代里弄潮而上,踏上人生巅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