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4050(第9页)

nbsp;nbsp;nbsp;nbsp;这日傍晚,她坐在院子里新搭的葡萄架下,听管家禀报更换府里仆役的事。

nbsp;nbsp;nbsp;nbsp;周管家道:“依夫人的吩咐,把厨房、马房、洒扫的人都遣散了一半,昨儿下午刚到人市去挑选了十人,如今正在调()教着,等他们学好了规矩就立马用上。”

nbsp;nbsp;nbsp;nbsp;“嗯,能耐是其次,谨言慎行最重要,别叫我再在府里听到风言风语。”

nbsp;nbsp;nbsp;nbsp;如果不是从白兰口中听说,她还不知府里一直有人在私下猜测齐国公和大长公主和离的原因,有好事者把这件事和李审言长期搬回国公府居住牵扯到一起。说齐国公有意抬举二子,大长公主一气之下和离了。

nbsp;nbsp;nbsp;nbsp;还有些人大概是没意识到府里风气流转,见她这个世子夫人执掌中馈,以为和以往一样,给李审言那儿送食送水送物时要么不及时,要么敷衍。

nbsp;nbsp;nbsp;nbsp;阿宽告到她面前,她思索后,决定罚一顿,再把这些人换了。

nbsp;nbsp;nbsp;nbsp;当然不能只换大长公主在时府里进的那些人,传到婆婆耳中,还以为自己对她有意见,干脆就各换一批。

nbsp;nbsp;nbsp;nbsp;周管家连连应是,“夫人放心,这自然是最紧要的。我昨儿也带人去二公子那儿看了圈,把该补的都补上了,今后绝不会有人故意怠慢。”

nbsp;nbsp;nbsp;nbsp;清蕴道:“天儿越发炎热,太夫人那儿要尤其注意及时换冰。除了各院,下人的屋子里也可每两日发块冰,不然热出病来也不妥。”

nbsp;nbsp;nbsp;nbsp;周管家继续应声,夸赞夫人细致。

nbsp;nbsp;nbsp;nbsp;由于是在屋外,商量的又是府里事务,两人声音不大不小,没有特意收敛,被在暗处的李审言听得清清楚楚。

nbsp;nbsp;nbsp;nbsp;听到周管家夸清蕴“友爱体贴”时,他飞快扬了下眉。这位大嫂不是对他“友爱”,恐怕只是为李秉真、为她自己挣名声罢,也在祖母和父亲那儿做做样子。

nbsp;nbsp;nbsp;nbsp;斜倚在树干上的李审言嘴里叼了条草叶,眼睛紧盯着齐国公书房,偶尔扫一眼月舍外的院子。

nbsp;nbsp;nbsp;nbsp;两处临得近,才叫身居高处的他能够一览无余。

nbsp;nbsp;nbsp;nbsp;李贵妃产子后,建帝对李审言下了密令,让他日夜盯紧齐国公,看他会和哪些人来往。李审言知道除去自己,陛下定然还对锦衣卫下了同样的命令,说不定锦衣卫盯的就是他。他便做出出门当差的样子,实则藏身于暗处,盯着齐国公。

nbsp;nbsp;nbsp;nbsp;每当齐国公孤身待在书房或是在府中会友时,盯得尤其多。

nbsp;nbsp;nbsp;nbsp;但密辛没发现,倒是时常看见在院子里的陆清蕴。

nbsp;nbsp;nbsp;nbsp;应当是天气热,即使置了冰块,她也不愿总闷在屋子里,每过了晌午,就爱在葡萄架下乘凉。

nbsp;nbsp;nbsp;nbsp;有时看书,有时弹琴,有时和人谈心聊天,有时会像今天这样处理府务。

nbsp;nbsp;nbsp;nbsp;不知不觉间,李审言都快对她的作息和喜好了如指掌。

nbsp;nbsp;nbsp;nbsp;和在外时长袖善舞的模样不同,陆清蕴若是在院中独处,根本不爱笑,也不像对外展现出的那样温柔。李审言曾看到一只意外跌落枝头的小雀坠在她面前,被藤条缠住爪子,她看了半晌,一点帮忙的意思都没有,还是白芷去了之后,才帮小雀解放。

nbsp;nbsp;nbsp;nbsp;李审言便知道,之前自己的感觉没错,她的那些温婉果然是表象。

nbsp;nbsp;nbsp;nbsp;转过这些念头,李审言又看了会儿在书房中和老友相会的齐国公,从口型辨别出两人只是在简单叙旧,颇感无趣地移开目光,重新回到葡萄架。

nbsp;nbsp;nbsp;nbsp;李秉真不知何时回来了,夫妻俩屏退左右,正同坐在葡萄架下纳凉。

nbsp;nbsp;nbsp;nbsp;不知说到什么,他看见陆清蕴摘下一颗尚显青涩的葡萄,用水冲洗,面含盈盈笑意喂去。

nbsp;nbsp;nbsp;nbsp;李秉真笑看她一眼,丝毫不觉对方促狭,反而配合地仰首。

nbsp;nbsp;nbsp;nbsp;分明是光线晦暗的黄昏,李审言却仍将那颗葡萄上的晶莹水珠,以及那纤细白皙的手指看得清清楚楚。

nbsp;nbsp;nbsp;nbsp;看着那截指尖随着青葡萄一同被缓缓纳入口中,再收回时,指尖豆蔻色也仿佛愈发鲜亮。

nbsp;nbsp;nbsp;nbsp;李审言喉结微动,收回了视线。

nbsp;nbsp;nbsp;nbsp;第44章百日宴

nbsp;nbsp;nbsp;nbsp;云阳长公主办的赏荷宴没白费心思,不仅为女儿找到佳婿,参宴的其他年轻人中也有互相看定眼的。

nbsp;nbsp;nbsp;nbsp;王宗赫没有风花雪月的心思,架不住他家世、才华都太出色,考中状元后本来就是京中女婿的热门人选,赏荷宴上被许多贵女亲眼见过后,上门说亲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nbsp;nbsp;nbsp;nbsp;郑氏挑花了眼。

nbsp;nbsp;nbsp;nbsp;长子是王家长孙,亲事当初是由婆母秦夫人拍板选的,为一个六品京官之女。家世不算雄厚,只能说蕙质兰心,十分懂礼。

nbsp;nbsp;nbsp;nbsp;长子宗晖被派到外省出任知县,一去就是几年,至今不知何时有机会归京,儿媳都毫无怨言地随任。从长子寄回的信中,郑氏知道儿媳将他照顾得很好,还添了个小孙女,便也慢慢放下了成见。

nbsp;nbsp;nbsp;nbsp;如今到次子宗赫,郑氏暗暗想,他可考中了状元,挑个家世出众些的也不为过。

nbsp;nbsp;nbsp;nbsp;挑来选去,发现柳家竟也主动抛来结亲之意,想把柳家五姑娘嫁来。郑氏略有心动,却踟蹰。

nbsp;nbsp;nbsp;nbsp;早先给长子定亲时,婆婆提醒过她,不要只看家世挑人,可以高嫁,但切忌高娶,尤其是京中有名的那几家。一则是出身太高难以管教,一则是公公王贞已官居礼部尚书,挑高官之家结亲,放在有心人眼里,难免有结党()营私之嫌。

nbsp;nbsp;nbsp;nbsp;柳阁老贵为首辅,柳五姑娘又是他最疼爱的孙女。柳家看上宗赫,不知有没有这位阁老授意?

热门小说推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