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然后,莫夜煌翻了一下少年的学习记录,发现这家伙的学习进度严重落后,几年下来,也不过是搞定了两三千个课程,距离完成基础教育毕业的水平,还差十万八千里,是地地道道的学渣。
不过,莫夜煌可以理解,因为这些知识虽然挂着基础教育的名头,但实则晦涩复杂,水平远超地球,起码地球的小学那边,不会有核聚变装置与工程规划如下,能源输出功率如下,出计算核反应熔炉磁约束矩阵所需能级一类的题目。
莫夜煌微微摇头,有些啼笑皆非的嘀咕道:“随着文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最终诞生出了属于知识过剩的末日吗?”
知识,是一种载体,记录了人们探究天地得来的智慧。
人们总是嫌知识不够多,却很少有人想过,知识一旦过多,会导致什么。
其实地球已经出现了这方面的趋势,二战结束后,各国安定,教育体系开始繁荣,以那个时候为起始点,到数十年后进入信息化时代,科学不断发展,知识呈现出了爆炸姿态的增长,十几二十年前的课本,和十几二十年后的课本,从知识量到知识结构,已经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虽是知识的增长速度近乎翻天覆地,但落于现实,却呈现出一种潜移默化的效果,因为教育体系的专家,皆在不断的优化着知识结构,将这些年来增长的额外知识,通过近乎“数据压缩”的方式进行压缩,然后配合重订教科书,调整课纲,调整考点,知识分科,专注细分领域等等一系列方法,让知识的爆炸性增长没有过多的影响学生。
这其实是一种取巧的手段,因为这种调整,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知识爆炸增长后带来的后遗症,只是表面上糊弄了学生,让学生自以为学到了足够的知识。
如何剖析这种教育层面的取巧呢,很简单,看就业。
社会随着科学的进步,知识的增长而发展着,呈现出来的姿态,便是当前文明知识水平该有的真实水平。
在数十年前,即便只是完成了初中或者高中学业的学生,已经有资格参与社会职能分工,在各个行业发挥中间支撑者的作用,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共同推动着社会的前进,如果完成大学学业,本身拥有的知识量,甚至有资格代表着行业的平均水准,更上位的学位就不用说了,本身就代表着社会前沿的发展方向。
但数十年后,大学生毕业,发现自己所学的一切,已经严重落后于社会的发展,还需自我奋发,在社会职场深造与学习数年,才能摸到社会发展的脚后跟,迫于无奈之下,只能去考研,去博硕连读。
人们以为,这是时代变化太快,实际上,只是知识开始过度膨胀,社会随之进化,而教育体系跟不上的结果而已。
然而,这并非教育行业不作为,而是一个世界性,或者说是人类文明的根本矛盾。
对教育体系的专家而言,想要让教育体系跟上社会发展很简单,让原本被压缩,被调整,被放到社会职场教育的知识再一次回到课本就可以了,但结果,却是一目了然的毁灭性。
初高中的知识,成为了小学的知识,大学的知识放在高中,研究生以上到各个行业的前沿知识,变成大学内容,最终的结果只有一个,不配毕业的学渣瞬间攀升到99%,只有1%乃至于更少的学生,才有资格完成知识的学习,参与社会职能分工。
剩下的,只能考虑去社会发愤图强了,又或者,活到老学到老,一直熬到七老八十才完成精英年少时便完成的学习过程。
知识,青睐精英,而唾弃愚笨者。
知识正在不断增加,而且随着科学的进步,随时可能再一次指数裂变大爆炸,社会也因此而进化,但人类普遍的学习能力,却并没有跟上。
地球文明的教育体系,已经在实质上一步步走向崩溃的边缘,虽然目前还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性手段进行调整,但只要科学还在发展,知识总量还在增加,社会还在随之进化,总有一天,知识过剩危机必然到来!
而婆娑文明,似乎就已经进入了知识过剩危机时代。
只是,婆娑文明也不是没有试图解决这个问题,这个少年所用的这个能够提升学习效率的脑力刺激装置,就是一种解决办法。
电子平板有联网功能,莫夜煌信手查了一下,少年所用的这一款,是官方配发的标准款,可以十倍提升脑力效率,在记忆力,理解能力方面皆有十倍提升,但是,对大脑有三倍的负担性,但综合算下来,也可谓一件学习神器了,更好的货不是没有,但那些货对大脑负担更重,已经不具备可普及性了。
但这种脑力刺激仪,对少年而言,似乎并不是那么好用,起码就莫夜煌看来,他根本摸不到十倍脑力强化的边,有三倍就算不错了,而大脑负荷却可能有七八倍的提升,所以他学习一会,就有些扛不住了。
这并不奇怪,人与人是不能一概而论的。
大脑神经簇组成的神经网络,在发育过程中是近乎半随机的,只要有一点的微妙结构差异,就是个人认知能力的差异,简单点来说,人类作为一种智慧物种,智能的发展是不均衡的。
有些人在感性发散思维领域更强一些,也有些人在理性逻辑思维领域更强一些,而细细研究下来,这种差异多到难以叙说,只是,地球上的脑科学,还没发展到可以解析人类大脑天赋的地步。
而这个少年,大脑结构显然对脑力刺激仪有些微妙的不适应,无法有效利用仪器增强脑力的前提下,面对这庞大的知识,便显得有心无力了。
莫夜煌顺手用电子平板,进入了婆娑星的社区网络中,以学习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然后便发现了多到难以计算的相关话题,难以言喻的焦虑与急迫,在相关话题中若然而现。
很显然,这共计十三万的基础教育课程,难倒的不只是这个少年,也有很多人因为跟不上学业而感到焦虑。
在这知识过剩的时代中,如果无法完成学业,那会如何呢?
如果是在地球,只能去从事一些低知识含量的第三产业,或者只需要重复劳动的低端产业,完成最初的阶级固化,婆娑星都已经发展到星际社会了,人工智能技术以及机械制造业,都应该发展到彻底干掉重复劳动的低端行业了。
所以,莫夜煌很想看看婆娑星这般星际文明,又会有什么办法。
莫夜煌随手搜索了一下,得到的答案,却让他忍不住眉头一挑。
婆娑文明刻意保留了旧时代的社区,容纳无法完成学业,知识量根本无法为社会发挥作用的民众,让他们在里面生活,但是,婆娑文明的真正社会,却与他们无关了。
一些婆娑人,朋友聚会时,从经济,政治,文化,科学等等层面谈论着最近官方制定的燃油附加税是不是太高了,下次公民大会必须以社区名义提出建议。
而另一些婆娑人,却生活在古老的时代中,婆娑文明诸多的先进科技,根本不会应用于此,而是刻意保留着相对原始的社区环境,让这些没用的废物,可以做点什么。
“呵呵,一个文明两个时代吗,不,应该说,文明发展到星际时代后,却变成一群人类,以及一群住在生态保护公园里的猴子。”
莫夜煌呵呵一笑,眼神泛过一抹莫名的神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