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蝗虫很快开始在各地制造麻烦。
李世民走出大内,查看粮食的灾情。
当他看到到处都是蝗虫时,他抓了几只虫子放在手心里说:“粮食是百姓的根本所在,你吃了粮食,百姓就会挨饿。”
“百姓如果有什么罪过,应当是朕这个一国之君没有做好,应该由朕来承担,如果你能显灵的话,就吃朕的心吧,把粮食还给百姓。”
说着,就要吞蝗虫,群臣劝谏,说万一吃了生病如何是好。
李世民说:“朕愿意承担百姓的所有灾难,小小的疾病怕什么?”
说完,没等群臣开口,他就吞下了蝗虫。
从那以后蝗虫就不再出没了。
文官宣扬,圣人得天垂怜,所以就收了蝗虫,这也成了李世民爱民如子的典范。
然而,蝗虫就真的消失了吗。
李承乾是知道内幕的,蝗虫是人为被‘消失’了。
指鹿为马这样的事情都能发生,蝗虫被‘消失’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比如长安城出现了一名乞丐,只要把这名乞丐逐出长安,是不是就代表长安没有乞丐了。
就算是后世网络发达,然而当上升到国家层面,想要把什么事情隐瞒下去,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更不用说是如今了。
这里头,还有更深层次的政治因素。
贞观二年的前一年,就是突爵人南下,李世民签订渭水之盟。
这是世家对李世民的逼迫,因为他们跟关陇门阀的对决中输掉了。也是给李世民这个新任皇帝的警告。
这才有了圣人吃蝗虫的故事。
历史上解决天灾,当到了是皇帝去承认自己过错的程度,以身赎罪之际,那便是皇权的丧失。
这就是坐实了皇帝失德,才导致的天灾。
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皇权向神权低头,给大臣百姓赔罪。
而也是从这件事后,李世民就有了从谏如流的美名。
从谏如流是美名吗。
百姓大臣们觉得是,但皇帝可不觉得是。
从谏如流,是圣人不敢发出自己的声音。
是皇权向臣权低头。
这就代表着,权力全部都下放给了臣子,什么政务都是按照臣子的最终意见去进行处理。
要是圣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臣子们就会不断的劝谏,直到圣人的意见得到了臣子们的认可,满意,这才能通过。
魏征带头,把李世民都喷成什么样了,李世民还要把魏征竖起,当成谏臣典范,这里头的政治纠缠,可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
二凤真的脾气这么好吗。
十六岁就能雁门救驾,多年东征西讨,南战北伐,打下大唐过半江山的人,会是个性格温和,没有脾气的圣人?
李承乾依稀记得,贞观元年,渭水之盟那天。
李世民入大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