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大贺氏联盟的首领大贺摩会看到唐朝在李世民的统治下开启了贞观盛世,认为李世民是可以依靠的君主,于是与突厥决裂,全族归附李世民。
后来东突厥被灭,契丹自然而然的就成了大唐的附属国。目前的契丹首领是李窟哥,他是亲唐分子,对大唐,对李世民尤为崇拜,毕竟他是亲眼见证强大不可一世的东突厥,灭亡在了大唐手里。
这两年李窟哥已经不满足仅仅只是册封了,一直上书请求大唐加强对契丹的管理,请求大唐在契丹直接设立官署等事宜。
“好。”
对于这些提议,李世民欣然接受。
接下来的议事,便是谈论对高丽的战前准备。
大唐分十道。
临近高丽的主要是河北道。
筹集兵力,需要调动河北道,河南道,河东道三大地区的折冲府府兵。
各地调动多少,路线的安排,这都是要事先商量好的。
包括粮仓,辎重,还有民夫的安排。
十五万兵力,调动的民夫数量,需要数十万之多,至少不会低于三十万。
这些民夫主要是用来保障后勤补给,包括运输物资,修建工事。
但凡战争开启,大规模的调动民夫,必然是要给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
这也是为什么每次只要有战争的发动,文官们都会跳出来进行反对。
因为战争对于执政的文官们来说,感受最为清晰。
所以战争进行的时间点,一般都是在秋收之后。
包括这次对高丽发动战争的时间点,也是在今年的秋收后安排。
一来是刚刚进行过秋收,粮食充足,能够支持更长时间的战争。
二来大规模征调民夫,不会过于影响到百姓的家庭状况,能把损失降低。
王朝时代的大规模战争,都是在秋天发生。
沙场秋点兵便是这么来的。
当然,一次君臣议会,自然不能完全把战争准备做好。
定下基调后,房玄龄,长孙无忌两个尚书左右仆射,就会把要求下达六部,传达河北,河东,河南三道地区。
六部这边进行安排,三道地区的各州刺史,也要提前进行准备,人员统计,然后再上报文书。
来来回回的安排和准备,少说也是两三个月了。
此后还要进行军事将领的任命,军事行动的估算,战略目的商议。
再到后面府兵也是要进行操练的,大部分折冲府的府兵,都是轮值,战前操练必不可少。
如此持续到九月深秋时节,天气较为凉爽,适合行军作战,士兵长途跋涉的体力消耗相对较少,就能发动战争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战争都是如此。
小规模的战争就不需要调动如此之多的兵力,几个折冲府就能搞定。
对高丽发动的算是国战了。
十五万兵力,放在历史上,听起来好像不是很多,实际上不管在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真正的大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