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难道我们的分析出错了?凶手不是附近的熟人?”
“还是我的犯罪侧写有问题?”
“要不然,当年凶手是怎么躲过排查的呢?”
江队喃喃自语着,一连串的问题显示着他此刻的犹豫纠结。
他已经下令,附近几个村子的村民近期不得外出,想必十八年前的警方也会作出相同的应对措施。
而且,在这个节骨眼上,突然跑路的人才更可疑。
卷宗中并没有提到有突然离家的可疑人员,如果凶手真是附近的村民,可见当时他就躲在村子里。
那他是怎么躲过警方挨家挨户的摸排的?
一时间江队对自己刚才下达的调查任务有些不自信起来,接下来的调查方向不会出错吧……
就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苏野说道:“方宁案的凶手肯定是住在附近的人。”
“别忘了,我跟小张还在监控里看到了一辆可疑的电动车或者是摩托车。”
“夜晚10点多,骑着电动车在附近晃荡,不可能住的距离很远。”
“当时嫌疑人很可能是有事突然外出或者是夜间归家。”
“至于18年前的那名凶手为什么能逃过警察的排查。”
“我猜,是因为这个。”
说着,苏野向着江队手中的手机一指。
第355章当年的漏洞,某种意义上的熟人!
苏野手指一划,所指的位置正是卷宗中十八年前警方作出的犯罪侧写。
苏野分析着说道:“18年前,也就是06年。”
“那时候强间案还没像现在这样,呈现明显的低龄化趋势。”
“而且,在现场发现的证据太少了,再加上对职业的侧写是屠宰、医生等熟悉解剖的行业,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年龄不会太小。”
“所以警方把嫌疑人的年龄锁定在了20-40岁之间。”
“18年后的今天,我们再看当时的犯罪侧写,这个年龄段就有些不合适了。”
“这个年龄范围将20岁以下,40岁以上的男性都排除在外,局限性太大了。”
“要我说,当年的侧写年龄放宽到15岁-55岁之间才更加合理一些。”
闻言,皱眉沉思的江队脑中灵光一闪:“你是说,18年前的案件凶手很有可能是少年犯?”
“不一定就是少年犯,但是,十七八岁,十八九岁也是符合当时的案情的。”
“但是,这些年龄段全被犯罪侧写排除在了外面。”
“我们都知道,近些年强间罪一直在呈现低龄化的特点,无论是加害者还是受害者。”
“现在的孩子,十四五都已经不算小了。”
江队认真考虑着苏野的观点,片刻后他点点头说道:“你说的不错,还真是有这个可能性。”
“或许,当年嫌疑人就因为年龄卡在了侧写年龄外面,所以没被揪出来。”
“如果当年的凶手侥幸逃过一劫,他很有可能还一直留在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