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就为了让他们祸害百姓?
李善长觉得还不如允许各个衙门自行招募人手,毕竟还有御史台盯着。
正当李善长琢磨着该如何解决各个衙门缺少人手的问题时,朱标却忽然说道:“父亲,罢了科举,那么举荐制是不是也要废除?”
朱皇帝微微一愣,问道:“举荐制?”
朱标毫不客气的点了点头,指着站在朱皇帝身后的二虎和陈忠说道:“孩儿认识他俩,认为他俩有大才,应该出仕。”
朱皇帝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
大明初期,因为面临人手短缺的问题,确实是有察举制的存在。
说得简单直白一些就是官老爷们可以推荐他们认为有学问的人当官。
整个察举过程,大概就是官老爷们向朱皇帝推荐某个人,朱皇帝再把这个人召到京城来进行奏对考核,考核通过后就能授官。
而朱标刚刚提出来的问题,恰好直接戳中了察举制最大的隐患。
官老爷们所推荐的人,必然都是他们认识或者认为比较不错的人。
这个过程中,太容易牵扯到利益的交换了。
可是真要废除察举制……
李善长忽然拱手说道:“上位,臣以为殿下言之有理。”
刘伯温也同样拱手说道:“臣,附议。”
朱皇帝嗯了一声,望着朱标问道:“废科举,罢察举,朝廷上所缺少的人手该怎么办?”
朱标笑了笑,说道:“布政使司缺少官吏,可以从治下的府里选拔。”
“府衙缺少官吏,可以从下辖的各个州县当中选拔。”
“州县缺少官吏,则可以由吏房从分设到各地的国子监中招募。”
“招募过程很简单,无非就是给他们出题,合格的再由州县正印官和吏房乃至于地方御史衙门的人进行面试,试职三个月,合用则留,不合用则去。”
“如此一来,就会有许多读书人当不上官,也没有当官的机会。”
“至于他们去干什么……”
朱标呵的冷笑一声,嘴角挂起一抹嘲讽之色:“回去耕读传家也好,去书院里应聘教书先生也罢,都由得他们。”
朱皇帝眼前一亮,转而又将目光投向了李善长和刘伯温。
“善长兄,青田先生,你们觉得怎么样?”
朱皇帝慢慢说道:“他们不把咱这个皇帝当回事儿,咱也没必要再给他们留什么脸面。”
“废科举,罢察举,以后各衙门再缺少官员时,直接改为考试入仕,再辅以御史台监察。”
“咱不相信,这天底下还能缺了愿意做官的人?”
李善长和刘伯温并不想表意见。
很明显,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肯定不是朱标想出来的,因为这种招数太过于阴损,宋濂就算脑袋抽疯了也不可能教给朱标这些东西。
所以,朱标是从哪儿学来的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答案已经是明摆着的。
只是一想到真要废除科举和察举制,李善长和刘伯温又难免有些恍惚。
说白了,察举制这个玩意儿废了也就废了,毕竟察举制的弊端就在那里摆着。
可是传了几百年的科举制度,真的要废?
qu4.。qu4.
...
传说中破军七杀贪狼三星齐出,便是天下板荡改朝换代之时。一个表面看还处在盛世,但平静的表面下却是危机重重。内有诸王夺嫡,外有敌国虎视眈眈的朝代,却突然出现三星联动的天象异变。暗藏野心,手握天下财富有三成的勋臣之后。夺嫡之争越演越烈,甚至动辄刀兵相见的诸皇子。雄踞西北,一心想要割据一方的游牧铁骑。还有潜藏在西南,时刻不忘恢复故国的前朝余脉。三凶星的预言,究竟会落到谁的身上?黄琼,一个自幼生长在冷宫中的皇子,面对复杂的局面,究竟该如何破茧而出,该怎样才挽回危局重定河山?...
...
十级官路,一级一个台阶。刘项东重生归来,从乡镇城建办主任起步,把握每一次机会,选对每一次抉择,一步步高升。穷善其身,达济天下。为民谋利更是他的追求。小小城建办主任,那也是干部。且看刘项东搅动风云,在这辉煌时代里弄潮而上,踏上人生巅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