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大家都笑了:“你竟不知道自家夫君的名声吗?”
殷莳笑道:“我才来京城多久,我自然知道他是一甲探花,陛下身边的翰林。但他也没给我做过诗,也没告诉过我他有多大的才名啊。京城卧虎藏龙之地,才华横溢之人定然是极多的。我虽为夫君骄傲,可也不敢替他妄自尊大。”
旁的不说,便在刚才遇到的人中,便有今科的榜眼。
他的妻子可也在这里呢。
榜眼虽然是万年老二,听上去总给人既没有状元尊荣也没有探花耀眼的感觉,可人家实打实地名次是排在探花前头的。
旁人道:“那便叫你知道,你家的探花郎,他的诗才是连陛下和大学士们都称赞的。”
“去年他入仕没赶上端午,但中秋和重阳都拔了头筹。今年正旦的贺岁诗亦是他第一。”
“他的诗集,在我家官人的案头上。”
“我家也有。”
平陌隔着一段距离,竖着耳朵听着,默默为夫人们点赞。
会说请多说。
我家翰林承各位的情。
殷莳掩口,做吃惊状:“还挺厉害的?”
夫人们被她逗得大笑。
沈探花夫人小殷氏,在这一圈夫人中年纪最小,顺利融入。
第91章
男人们不在,夫人们便结伴一起游玩。
殷莳虽很快融入,但毕竟是新人,少说多听。
从夫人们闲话拉家常中,也能收集到很多信息。
别看都是京官,各家情况可大不同。
有些人是在京城赁房子住的。朝廷专门有自有产权的公租官舍,不仅小巧体面,关键是房租比民房便宜很多。
但数量有限,得排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空出来的,完全看运气。
租不到公租官舍的就只能去租民房。京城的房租一直居高不下,要多花很多钱。
今天在场的人里,有一位便是租了另一位家里的闲置房宅。
言谈中听得出来,她十分羡慕京城本地的官员,或者是已经在京城置了房产的夫妻。
殷莳便想起自己那一套宅子两个铺子还有一百亩的田地。
这次投胎真的不算差,已经超过了很多人了。
再细听,其实文人尤其是翰林们赚外快的手段都差不多。但是价格却差很多。
看身份,看名气。一甲这三个跟旁的庶吉士出身的翰林就不一样,价格高得多,偏找他们的人又是最多的。很多人都得是托人找关系才能搭上话。
殷莳听这些听得津津有味。
成天待在内宅信息实在太闭塞了,这才出来一回,就有种视野打开的感觉。
不多时,消息送过来:“沈翰林拔了头筹。”
众人惊讶:“这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