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门口有箱形带狮子的门当石,是文官之家。
热水分完了,兄弟们多少都喝了几口,肠胃里暖和了不少。
那人提着桶去还捅。
绳子还在那呢,系上就行了:“好嘞,拉上去吧。”
他道:“多谢了,兄弟。”
等待的这段时间,殷莳已经和男仆沟通过,男仆已经知道要说什么。
“家主人让问,早上还在吗?若还在,给你们烧一锅热汤。京军营的兄弟们实在辛苦啊。”
那人砸吧砸吧嘴,在这寒冷的夜里实在抵挡不住“热汤”两个字。
“府上什么人家啊?”
就等他这句呢,男仆道:“我们家大人是通政司右通政沈大人。我们家公子在翰林院如今是翰林侍讲,我们公子是今科的探花郎。”
“噢!”京城官员多如牛毛,什么左通政右通政,并不认识。但是小沈探花知道呀!
“原来是小沈探花家啊。”儿子比老子名气大。
“军爷,我们家大人和翰林今天都没回来。随人们也没回来。想问问,明天能不能回得来?若不能,能不能给他们送些食水过去?”
拿人手短,吃人嘴软。
那人道:“明天的事还不知道,今天晚上不能出来。出来就抓,若有反抗,就地格杀。上面的命令。听见了没有,别乱跑。”
男仆额上生汗:“是,是。”
又道:“主人说,明早多带几个人,预备着熬三桶给军爷。”
那人道:“那怎么好意思……替我们谢过你主家。”
遂约定了来取汤的时间。
墙里,殷莳已经吩咐下去:“用吊高汤的骨头,先别管高汤了,熬骨头汤。煮上萝卜、菘菜和油豆腐。现在就开始熬。”
熬的时间长些,汤味就浓。
直接用外院的大厨房,不光给外面京军营的人熬,也给值夜的男仆们。
殷莳与申伯商量了一下,将男仆们分作了三班倒。
又问申伯:“我知道父亲要在家中囤一年的口粮,现在有多少了?”
申伯没想到这个事沈缇也告诉了殷莳。他跟殷莳的接触不多,这一晚才算是真正熟悉了解了殷莳。
原以为她是个像沈夫人那样的人,一个合格的官员夫人。没想到她是这样的人,实在刮目相看。
他恭敬道:“怕扎眼,都是慢慢进的,够全府的人十一个月的用量。”
殷莳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以前生活在太平盛世,物资极大丰富,国家都反复强调粮食安全。那时候离自己太远了,并不能深刻地明白。如今,自己掌着家,要喂饱阖府上下近百口人。
粮食安全四个字,可太理解了。
十一个月的口粮,真是给了人极大的安全感。
此时还是半夜,冻人。申伯道:“少夫人先回吧。这里我盯着。”
殷莳嘱咐他:“申伯也要休息一下,别熬太狠,阖府还指望着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