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袁谭亦催兵掩杀。
袁尚亲冒矢石,冲突在前。
河北军人多,又是守土,士气高昂。
反观袁谭领兵在外,将卒士气低迷,兵无战意。
很快,袁谭军被打得大败。
袁谭只能引败军,仓皇奔回平原。
“前日吾兵兵少,故而不敌袁尚。”
“吾欲重整军马,在与袁尚决一雌雄。”
“公等看是如何?”
袁谭败了一阵,并不服气。
觉得袁尚只是仗着人多,才打败了自己。
郭图一计不成,又献一计:
“今将军国小兵少,粮匮势弱。”
“彼军精锐,势不相敌。”
“袁尚之来,久则不敌。”
“愚以为将军与李子玉有旧,玄德公又为将军举主。”
“今可呼李子玉借道青州,来击袁尚。”
“若李郎至,必先攻邺。”
“袁尚若引兵来救,将军则引兵而西,自邺以北皆可虏得。”
“若袁尚军破,其兵奔亡,我等又可敛取,以拒河南军。”
“况李子玉远道而来,粮饷不继,必不能久持。”
“我等仍可据冀州,以图进取也。”
“再不然,赵国以北皆我之有,亦足与河南为对矣。”
郭图的想法也很简单,但凭平原、乐安两地,是不可能与袁尚相抗的。
所以只能够引外援。
至于是选曹操还是刘备,两人各有优劣。
曹操的地理位置好,他若出兵,能够直捣邺地。
刘备、李翊则与袁谭有旧,更有概率请的他们出兵。
而只要有一方肯出兵,帮他们争取大位。
按照郭图的想法,最好的结果就是,
李翊引兵击败袁尚,然后袁谭趁势收取袁尚的兵马。
接着占据冀州,与河南军相抗。
结果若是不理想,则退而求其次。
将富庶的魏郡让给河南军,袁谭可以取赵国以北的冀州领土。
虽然不完美,但总比待在平原要强。
袁谭觉得这个想法不错,单靠自己想要对抗袁尚,还是有些吃力的。
正好青州毗邻徐州,相去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