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林氏低头说道:“二嫂,粥好了,你要端去四房吗?”
“行吧,我这就端过去。”
小刘氏回头走到灶台,“这四弟妹落个胎,这命都变好了,这段时候啥都不干,还要咱们轮流伺候着。”
林氏默不作声,没有附和小刘氏的话。
小刘氏却习惯了她的寡言少语,径直唠叨着,“我嫁入老秦家十几年了,也没见谁伺候过我一天。”
一边说话,还一边用勺子,在粥里加了点盐进去。
这才把粥端了出去。
当小刘氏出来,经过院子看向正屋的门口,那几个老少爷们也散了。
正好秦老二看到自家媳妇端吃的,要送去四房,索拉接过小刘氏手里的大碗,转而塞给了秦明松。
“老四,自家的媳妇自己去伺候。”
这话说完,秦老二就拉着小刘氏走了。
小刘氏错愕了好一会儿。
等回到了屋子里,这才往外面探头看了眼,“孩儿他爹,这是发生了啥事儿?他小叔得罪你了?”
“这比得罪还严重。”
秦老二肚子里正憋着一肚子火气。
正想跟媳妇倾诉一番,可想到自家媳妇那个德行,若是得知家里所有的银子,都花到了老四的身上,还不是一点就炸?
忍了忍就没说。
不仅秦老二没有说。
秦老大和秦老三都没有同媳妇说。
这事儿说出来,碍于孝道也改变不了什么,只能是多个人憋屈。
反倒秦驰回到屋子。
将此事当成笑话,说给了宋锦听。
这个还是秦驰知道宋锦手松,身上不缺这点银子,知道了也不会心堵。
“小叔的脸色,那是一个精彩,还有祖父的。”秦驰难得眉目舒展,眼底深藏着幸灾乐祸之色。
宋锦其实也不太清楚。
去书院读书一年的花销,正常来说该是多少银子。
正应该不太清楚,所以她问了。
秦驰是个读书人,对此自然有所了然,“实话说,这读书要花销很大的,束修交的银子是其次,大头是笔墨纸砚和书籍上,一年怎么也要花上四五十两。”
这四五十两还是节俭的。
富家子弟用上好的笔墨纸砚,花销又会大上许多。
秦驰心里估摸了一下秦明松有书城的花销,“小叔考中了秀才,其实没有必要非去府城读书,咱们黟县就有塔川书院和南湖书院。”
徽州的紫阳书院名气很大。
很多学子都想去紫阳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