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秦驰抬头看向坐在秦老大身边的李氏,“我娘快要抱孙子了,心情放宽了,人自然就高兴了,而人一高兴气色就好了。”
宋锦含笑没回他。
李氏的心思一向很重。
如今儿子成亲,又要抱大孙子,再也不用担心儿子没了会绝后,加之今年终于见到了赫连溥,一解了多年思念亲人之苦。
积压于胸口多年的那一股郁气。
自然而然就消散了许多。
正如秦驰所言,一个人开心了,身体也能好上些许。
年初二的时候,家里的男人去给族里的长辈拜年。
春节的喜庆气息,一直到正月十八。
私塾要开课,各书院也要开始招收新的学子。
秦驰早早就被书院的山长拎去开小灶。
院试的时候在二月份。
书院今年参加院试的学子,要集中起来学习,其实就是研究往年试题等等。
徽州的大小书院众多。
每年生源就靠抢的,读书天赋好的学子,在书院难免会受到重视。
若是今年出几个秀才,书院明年就不用担心生源了。
宋锦留在了秦家沟。
却早早就找好了稳婆。
还一找就是找两个。
这在乡下是很少见的,实则是陶掌柜找了一个,金玲他们也找了一个,都说是十里八乡有经验的稳婆。
秦驰还让景大夫常住在秦家沟。
银珑也亲自过来照顾宋锦。
直到孩子出世。
这股子重视的劲儿,小刘氏都酸了宋锦好几次。
不要说小刘氏,村子里但凡听说过的媳妇都羡慕得不行。
要知道她们生孩子,都是要生的当天,才急急忙忙去请稳婆,有时请不来了,只能是自家婆婆来接生。
这生死是有命的。
谁还会提前请上两个稳婆,还要特意有个懂医理的婆子来照顾?
同时还要早早请上个大夫?
这怀胎八个月了,双胎容易提前生产,这个很正常的。
别人说早也是酸的罢了。
至于住的地方,秦家是肯定住不过来,还是秦驰花银子跟一家去县城做生意的族兄,临时租下了三间房。
特意给景大夫和他药童,还有两个稳婆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