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一辆是几人的行囊和徽州的特产,驾车的本来是秦八,如今换成了老李头。
秦驰和宋锦坐的车,换上了秦八当车夫,秦七坐在另一侧的车辕。
在他们出发之后。
马车走得不快,仅比走路快上些许。
临近京师的路,有一段路是越走村子越少,在大冬日的连行人也是零星。
突然,马车慢了下来。
秦八禀报道:“公子,夫人,有两名学子拦路。两人身上背着书箱,盲猜是赶考的,模样有点狼狈了。”
果然,等马车停下来。
一个学子上来拱手道:“这位兄弟,小生路柏舟,和友人一同进京赶考,路上丢了部分行囊,走得这么久着实是累了,厚着脸皮过来,希望能蹭一下马车。”
听到那个学子也上前。
两人目光期盼的看向秦八。
秦八对此事做不得主。
秦驰掀开了窗帘道:“两位不嫌弃的话,可以坐到后面的马车。”
“不嫌弃不嫌弃,多谢兄台。”
路柏舟连连感谢,牵着朋友就往老李头的马车走去。
上了老李头的马车,自然是连老底都能套出来了。
两人确实是上京赶考,奈何运气不太好,半路上车夫生病了,只好想再合伙去租一辆车,谁知车还没有租到,荷包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被人偷走了。
只能靠双腿走路。
路上没吃的,只能卖书。
一路上磕磕碰碰走到这里。
二人不知道,还有更刺激的事情在等着他们。
由于老李头的马车停了停。
杨应荣坐的马车超过去了,正好到了三辆马车的中间。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老李头的马车没有再超过他的。
晌午时分。
马车路过一片竹林。
埋伏来了。
“杀!”
十六个手持大刀的蒙面人从竹林冲出来。
什么都没说,便冲向三辆马车。
当中六人冲向秦驰他们马车,剩下的人都冲向杨应荣的车子,而老李头的马车被忽视了。
杨家的马车最好。
一瞧就该是主子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