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74章 以壮声势(第2页)

其主体建筑由神道、忠烈祠、烈士墓三处组成,同列布于沿东北至西南的主轴线上,松、杉、竹、柏、杜鹃、山茶映衬其间。

当然,这是理想的状态,现实中陇西的实力,还不足以移植那么多树木,所以只能栽种树苗,等待它们长大。

“日后牺牲在陇西的弟兄,统一安葬在狄道的国殇墓园,每年中元节,所有在狄道的官员、将士、学子都需要前往祭奠。”

刘继隆拍案决定,众人也没有什么异议,只感觉到了自豪。

过往朝代,从未有人为他们这群泥腿子出身的兵卒修建墓园,更别提固定祭奠这种事情了。

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记载的死去,就好像这个人从来没有出现在世界上过。

国殇墓园的出现,让那些最普通的兵卒,都似乎不再畏惧死亡了。

至少他们死后,有人能到国殇墓园看到自己的墓碑,了解自己的生平,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死。

“好了,抚恤的事情敲定,那就说说治理的事情吧。”

刘继隆身子前倾,目光扫视众人说道:“马成担任河州刺史,陈靖崇为渭州刺史,张昶为临州刺史。”

“此外,虽然陇南七州没有收复,但我也事前和你们说好了由谁担任刺史,毕竟我已经向朝廷请表了。”

“尚铎罗为洮州刺史,李骥为岷州刺史,耿明为成州刺史,厝本为叠州刺史,斛斯光为松州刺史,”

“窦敬崇为宕州刺史、王思奉为武州刺史、刘英谚为五泉县令、窦斌为陇西县令,王……”

收复了三州之地后,刘继隆先把三州刺史和未来的七州刺史给定下,随后又详细定下了如今他手中四州十县的各个县令。

待这些都安排好后,他不等众人庆祝便继续道:

“任命下达后,得到任命的各州刺史率领麾下县令及县令手中团兵前往各地治理。”

“不过在此之前,我还要说一说扩军的事情。”

刘继隆看向众人道:“现在我军有二千一百八十七名老卒,一千四百一十三名新卒。”

“除此之外,军中还有二千五百套缴获的甲胄,可以再募兵二千五百人。”

“眼下我军坐拥四州十县,各州具体的兵额,也应该制定下来了。”

“日后我坐镇临州狄道,临州位于四周中心,方便驰援,因此留守五团精骑,十团甲兵。”

“河州人口最多,加上接壤磨禅川和廓州、鄯州,因此留守精骑三团,甲兵六团。”

“渭州面对秦州,正常来说不会有大的战事,但为了以防万一,还是留守精骑两团,甲兵五团。”

“合计下来,陇西将有三十一个团,六千二百人。”

“其中一百人的空额,等三州铁矿正常开采,打造出甲胄后再补充进临州。”

把兵额的事情说清楚后,刘继隆继续道:

“这次我们进攻三州,想必你们也看出来了,夯土的城墙已经不适合当下的战争。”

“配重投石机虽然只掌握在河西和陇西两支军队手中,但河西那边迟早会泄密,因此我作如下部署。”

刘继隆看向众人,深吸一口气道:“凤林关、金城关、五泉县、狄道县、陇西县、渭源县等二关四城,都需要执行城墙夯土包装的建设任务。”

“具体的图纸,我会在之后下发给你们。”

“除此之外,各州县的治理,我需要各州刺史、各县县令在春耕结束前交给我,由我提前做出改进,并在春耕之后执行。”

“耕地的丈量,必须在正旦前结束,随后开始分田。”

“军中积欠的军饷,也应该在正旦前发放。”

针对以上这些,刘继隆又详细说明了十几条,并让人记录下来,发给各州刺史及县令。

总的来说,就是“高筑墙、广积粮、兴水利、强练军、促手工”的十五字要诀。

加筑重要的城池和关隘,积蓄粮草,兴修水利,强练兵马,促进冶铁、造纸、木工、制墨等手工业恢复。

三州收复后,摆在刘继隆面前的还有陇南七州。

但对于这七州,刘继隆并不打算一口气攻略,而是准备徐徐图之。

并且针对收复七州,刘继隆也不打算自己亲自带兵出击,而是准备用这七州来锤炼自己麾下将领。

想到这里,刘继隆遣散了众人,同时安静等待着长安方面的消息。

热门小说推荐
玄学崽崽五岁半,这家没我都得散

玄学崽崽五岁半,这家没我都得散

简介隐世家族谢家少主谢安遭人背叛不幸殒命,同一时间,柴房里被饿死的小姑娘睁开了眼,眼里锋芒毕露。她重生归来势必要将背叛她谋害她的人挫骨扬灰,夺回属于她的一切。不过在那之前,她要先替小姑娘完成遗愿,找到她的亲生父母。可没想到,小姑娘的亲生母亲竟是是黑红界的顶流,并且负债三亿。母债女偿,五岁的小豆丁只能靠一身过硬的玄学本领算命赚钱。可算着算着成了京圈最炙手可热的大师。不仅她的总裁爹找上门来,就连昔日的仇人也争相求她算命。谢安见此灿然一笑钱留下,命也是。...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