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13章 生机蓬勃(第3页)

杨知温没有说透,但众人都明白。

万一西道把人接到一半,然后说钱粮不足,那这群进入东道的饥民便需要东道解决。

此事做好了,东道没有功劳,但如果做不好,东道则是需要为西道的行为买单,东道官员自然不会同意借道。

众人除了惋惜外,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刘继隆倒是想要派人去招抚,然后当做口马买回陇西,但这路途太远,他连西道手中的剑南道和山南西道的饥民都没吃干净,手伸太长只会让朝廷警惕。

更何况这数十万淮南饥民,也将在日后成为压倒大唐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刘继隆没有记错的话,不论是庞勋起义,还是后来的王仙芝、黄巢起义,基本都有淮南饥民的身影。

可以说,大唐往后几十年的农民起义基础,都是在大中年间埋下的。

若是李忱能好好招抚这些饥民,王黄起义也不至于影响那么大。

可惜,李忱没能解决好这群人,而他的子孙也将为他擦几十年的屁股。

这般想着,刘继隆与杨知温寒暄许久,最后才派人送他去了寅宾馆休息。

在他走后不久,高进达便作揖道:

“节帅,库中仅存七百多两黄金,三万多两白银和六万余贯钱了。”

“按照此前的情况来看,这十五万贯的黄金,顶多半年就会被消耗干净,到时候……”

高进达表露迟疑,崔恕则是安抚道:“牙商们每年能为都护府带来至少六万贯的收益。”

“更何况陈瑛北上三个多月,最迟夏收前就能回来。”

“这次虽然没有那么多绢帛,但其中的织锦和麻布却不少,也能卖出十几万贯。”

“等拿下了鄯廓二州,朝廷那边必然要有所表示,应付明年不成问题。”

崔恕说的清楚,可高进达皱眉道:

“我之所以这么说,正是因为我们要出兵鄯廓,府库中必须有点钱粮,才能够及时抚恤。”

“节帅,不知我们何时出兵?”

面对他的询问,刘继隆却询问道:“廓州那边有没有消息传来?”

“有!”崔恕点头道:“论恐热与尚婢婢在黄沙川交战,尚婢婢甲兵众多,论恐热没能讨到便宜,便在腊月中旬率兵退回磨禅川了。”

“以双方交战的时间和论恐热退兵的速度来看,应该主要以对峙僵持为主,双方死伤应该不大。”

得知论恐热退回磨禅川,刘继隆也缓缓点了点头,沉思片刻后才道:

“命岷、兰、武、临四镇各出六个团,其余诸镇各出三个团,大军在凤林关集结。”

“各州兵马,务必在七月初一前抵达凤林关!”

随着刘继隆下达军令,陇右九镇共出三十九个团,共出兵七千八百名。

按照骑四步六的比例,也就是三千名左右精骑,四千八左右步卒。

若是以河州来供应粮草,最少需要七千八百名民夫,外加五千辆挽马车才足够支持粮草运转。

“河州的民夫足够吗?”

刘继隆询问高进达,高进达作揖道:“不如将此次所获人口,尽数迁往河州,将壮丁充作民夫。”

“若是收复鄯州,便将他们安置在鄯州即可。”

高进达自然是知道鄯州没什么汉人的事情,所以他决定把这一万多新获人口都安置在鄯州。

热门小说推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