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话音落下,曹茂起身朝几人作揖:“政务繁忙,便不与诸位阿兄用膳了。”
他转身走下楼去,马成见状微微皱眉:“曹小子不答应,耿明和张昶又是死脑筋,陈靖崇和高进达不回应,现在我们怎么办?”
马成心里焦急,没有人能拒绝从龙之功,除非让他成为那条龙。
但是在陇右诸将心底,那条龙只能是刘继隆。
马成的身体还算健朗,但他始终心里没底,毕竟再过几年他就六十岁了。
马懿虽然颇有才干,却也需要时间成长。
和平时期想要擢升实在太难,唯有挑起战事,才能不断得到擢升。
想要自家不受落寞,马成能想到的就是在自己死前,最少扶持马懿成为一州刺史。
二十几岁的刺史并不少,至少在陇右来说是这样的。
但那是十年前,河陇动乱,每年都要打仗的时候。
如今河陇太平,没有仗打,马懿只能跟随土浑讨击军去伏俟城当个普通的兵卒。
按照刘继隆给临州大学子弟定下的规矩,马懿还需要当一年多的兵卒,然后继续当两年直白,然后才会被授予官职。
陇右的官职紧缺,马成不认为马懿能分到什么品秩比较高的官职,很有可能就是个正九品和从八品。
按照陇右的考功规则,马懿最快需要十六年,才能成为一州刺史。
十六年后,马成都迈入七十岁了,放在历朝历代都是高寿,他没有自信能将马懿庇护到那个时候。
正因如此,李骥的说辞很快就说动了他。
除此之外的尚铎罗、崔恕也是为了自家后人的前途而被说动。
面对三人的目光,李骥沉吟片刻,端起酒杯抿了口:“我自有办法……”
在他的回应下,三人渐渐收回目光。
与此同时,走出山墅的曹茂也翻身骑上了乘马,带着几名护卫向山下走去。
在下山的路上,他心里其实是有意动的,但这丝意动很快就被他掐灭了。
相比较马成、尚铎、崔恕他们,自己还十分年轻,甚至才刚刚成家,没有必要这么着急。
即便自家节帅二十年后才兴兵,他也有时间等待。
只是这件事情,是否要与节帅说清楚,这让他有些犹豫。
从山墅到都护府,他思前想后,还是将这件事写成手书,派人送往了渭州。
翌日,他率领十余名护卫向兰州而去,走得十分匆忙。
刘继隆接到信时,已经是三天后的事情了。
面对信中的内容,他长叹了一口气,目光看向面前的陈瑛:“把送信的人安顿好,吃顿好的,过两日再回去。”
“是!”陈瑛不知道信中内容是什么,他只是作揖应下,随后便转身走出了衙门中堂。
在他走后,刘继隆将信丢入香炉中焚毁,却并未处理这件事。
他心里清楚,李骥他们的这种态度,并非他们几个人的态度,而是都护府中大部分官员的态度。
自古以来,少壮派的战略定力都是相对较弱的,渴望战事与功勋是他们当下的目标,打压是打压不了的。
李骥代表的就是都护府中,诸如刘英谚、王思奉等少壮派将领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