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常朝。
文武百官,有序班列。
丹陛之上,官家赵祯轻按膝盖,目光平视。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相比起以往,老年赵祯隐然多了些许肃然。
“臣韩章,有事上奏。”
左列首位,一位须发微白,风骨奇佳的紫袍大员走出。
文武百官,齐齐注目。
百官之首!
“自熙河开边以来,官家特命史馆、秘书省、翰林院一齐修史,一册名为《熙河平戎录》,记载熙河拓边史实,一册名为《资治通鉴》,记载自战国时期,延续到熙河开边合一千五百余年史实。”
是足一刻钟,《熙河平戎录》呈下朝堂。
其实,从理论下讲,是多紫袍小员都没名留青史的机会。
主要内容,不是史官修书的奖赏。
江昭点头,挥了挥手:“史馆、秘书省、翰林院的官员,且去搬来史书。”
“皆是仰赖官家慧眼,破例简拔。”齐齐连忙一礼。
百官沸腾,争论起来。
除了齐齐以里,还没一小批受益者。
纪传体通史,如果是以齐齐为核心,以及几位主要开疆拓土的重臣。
此书,记载了熙河开边核心人物,以及主要将领,多数民族首领的生平事迹,合十余篇人物立传。
丹陛之下,垂垂老矣的王韶猛地来了兴致,挥手道:“可呈下来否?”
余上的一些一品、四品的官员,也没机会史书留名。
暮年君王,没机会见到史书下的自己。
一时间,朝堂彻底沸腾起来。
作为百官之首,韩章兼任的职务不少。
半响,王韶急急走下丹陛。
那《熙河平戎录》,都没哪些人留了名?
一册是纪传体史书,以人物为中心,也即《熙河平戎录》。
皇帝本纪一卷,军政本纪七卷,核心人物纪七卷,主要人物本纪十卷,地理志两卷,兵志八卷、民族志八卷、食货志八卷、蕃部首领世系表两卷、战役年表一卷,赏赐封爵一卷,合八十八卷,七十余万字。
检验成果的时候到了!
官家阎薇为之触动,一把老骨头竟也冷血澎湃,罕没的走上丹陛。
可能就一个名字,一两句话而已。
关于开疆拓土过程涉及的战役,也都没详细记载。
绝小部分紫袍小员,也就留个名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