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工部尚书潘季驯秉承皇帝旨意,亲自督建,将原有的大小山丘,一概铲平,于燕山之上开凿大石,于北京周边挖掘黄土,运送于此,征发民夫一百二十万,人马搬运,舟车劳顿,千里逶迤,在燕山大朝殿营建之前便开始建造。从正德三十五年到正德五十二年,积十七年之功,方才完成。
只是离岳完工之后,一开始征发的那一百二十万民夫,就只剩下了不到四十万了。
这些民夫多征发自河南南直隶两地,这两年河南频频粮食颗粒无收,民不聊生。固然主要原因乃是大旱的异常气候,但是却也和这工程脱不了干系。
论起此处工程之大,只怕是已经远远超过了秦始皇的骊山陵墓。甚至是这片中华大地上有史以来最大的工程之一。
离岳南山称之为寿山,山林葱翠,望之若屏。虽然是在大冬天,但是上面遍植了松柏,依旧是郁郁葱葱,南山不大,其方广仅六七里,但景色却是极为的秀气,前山两峰并峙,山后冈阜连属,峰峦崛起,望之千叠万复。不知其几千丈。利用精妙手法营造出来的视觉效应,每每当面对这座山岳的时候,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
山南起大池,名雁池,池中莲荷婷婷。雁兔栖止。临池倚山有嚷嚓亭,取“鸟鸣嚓嚓”之意。
亭子北边儿乃是一座五层高楼,名为绛霄楼,寿山南坡叠石作瀑,山阴置木柜,绝顶凿深池。车驾临幸之际令人开闸放水,飞瀑如练,泻注到雁池之中,这里被称作紫石屏,又名瀑布屏。瀑布屏的东边儿,则又是一座五层高楼,手可摘星辰,名为摘星楼。
循寿山西行,则密竹成林,其内乃是四方贡献的各种珍竹,往往本同而干异,又杂以青竹,故称作斑竹麓。其间有小道透迄穿行,小道宽不过两尺,然则两侧奇石林立,都是从江南运来,天下数得着的奇石,上面镌刻有各种字迹,曰:神运、昭功、敷文、万寿等,其中最大的一块儿乃是神运石,此石“广有百围,高六初,居于道中,外构亭以覆之”。
石侧立碑,镌礼部尚书天下文宗之董其昌亲书御制记文,再往后走,则是一片山间谷地,谷地中建有山庄,周围辟粳稼寂麻之地,山坞之中又有药寮,附近植祀菊黄精之属。
在半山腰上,建了一片亭台楼阁,面积不大,也就是一亩来地,去很是精致,这一处所在,却是名为漱石斋。
这里,乃是当今大明朝正德皇帝第二十六子,梁王朱载垣的居所。
能在这里拥有一处清幽雅致的居所,可见这位梁王的地位就算不是极高,也绝对不低了。
漱石斋后院儿,一处荷花池,此时已经是隆冬,不过也奇怪,今冬一场雪也未下,但是这荷花池中,荷花荷叶都已经干枯,只剩下残荷败叶,配上那残冰,却是异样的显出一种荒凉落寞的美感,让人心中顿时生出生灭枯荣之感,着实是很有意境。
荷花池上一处假山,假山上一个小小的精舍,飞檐挑起,看上去和中国的建筑无甚区别,但是若是盯着看的时间久了,却是会感觉有一丝别扭,生出一种似像,似不像的错觉,却是颇有些异国风情。
若是有那高句丽国来使,而该使节又是朝中重臣的话,定然会惊讶的发现,此地竟然是跟自己国家王宫中一处大王最为喜欢,在里面居住时间最久的院落一般无二。
这是正德皇帝感念朱载垣母妃去国久矣,而朱载垣甚至自出生就从未见过母亲国度之风情,因此才命人这般建造。
精舍之中,下面烧着地暖,而四角也摆着香炉,外面寒风凄厉,里面却是暖意融融。
在精舍的北边儿,设了一个矮矮的火炕,不过是一尺半高度,却是面积极大,占了屋子的一半儿差不多,火炕四周镶嵌了一圈儿华美精致的石材,外面镶嵌包裹着金玉等饰物,很是奢华漂亮,梁王朱载垣斜斜的靠在一个锦缎的大靠枕上,下身盖着一身锦缎大被,露出来的上半身穿着一件儿明黄色的坎肩,正懒洋洋的看着手中的一纸文书,有些出神。
这文书,自然便是当初锦衣卫千户方守年给指挥使江彬举报连子宁若有反意的举报文书,后来便落在了梁王朱载垣的手上。
这文书他已经看了不知道几千上万遍,上面的每一个字,甚至是每一个笔画。每一个字的优劣走势,都是清清楚楚的记在心里。他这会儿眼睛虽然是盯着文书,但是目光毫无焦点,注意力却是浑然没放在这上面。
他忽然叹了口气,将文书放在一边的小几上,神情间似乎颇为的烦躁,抓起桌上的凉茶咕噔噔喝了好几口。这才是哈了口气。
又等了半响,梁王在此过程中表现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燥切,却又夹杂着期待。
外面忽然传来了靴声。由远及近,梁王豁然站起身来,大步走到门口。刚想掀开帘子,忽然又是想到了什么,深深吸了口气,强压住内心的情绪,安安稳稳的坐在了小几之后。少顷,门被打开,一个穿着雪白皮裘的女子走了进来,她进来又是你感激把门关上,生怕外面的寒风惊扰了里面的人儿。兴许是在外面走了好久冻得,她的脸上有着一丝僵硬的红。进来之后赶紧冲着手心儿哈了两口气,在脸上搓了搓,这才有了表情。
这女子正是婉容。
婉容见梁王坐在小几后面笑着看自己,心里一阵甜腻,轻笑道:“王上。你倒沉得住气?”
梁王哈哈一笑:“母亲常说,自家无能为力只能坐等的事儿,沉不住气也是那般,沉得住气也是这般,何必妄自心焚?说实话,我刚才也是着急的。不过等你到了,也就不着急了。”
说着他便是走上来,拉着婉容的手来到火炕边儿上坐下,给她沏了茶,柔声道:“快来坐下,这一道怕是冷了吧!”
话中透着的都是真诚,没有一丝做作之意,由此也可见梁王心中,确实是极为关心身边这些人的。
由此也可见几分此人的性格——在他心中,婉容非但是侍卫、女人、解语花,更是如姐一般,方才那般强作镇定,倒有七分原因是生怕她说自己沉不住气。
婉容心中也自感动,由他牵着手,坐在暖暖的炕上,躺在他怀中,似乎整个人,也都是温暖舒畅了起来。
她忽然抬眼看了看梁王,抿嘴一笑,轻声道:“王上,我见到了娘娘了。”
“母亲怎么说?”尽管强自压抑,但是他的声音还是有一丝紧张,甚至因此而颤抖了起来。